战后建筑更新改造不是大拆大建,粗狂主义建筑需要合理利用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9-06 16:43:42

[摘要] 文章探讨了在战后建筑更新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这些策略如何在解决气候危机和实现零排放目标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为现存空间带来新生机。

  “粗暴地拆除会浪费许多东西——浪费能源,浪费材料,浪费历史。”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Anne Lacaton 曾这样说过。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越来越重视资源耗费与碳排放的问题,在建筑有关的演讲中,更新改造与适应性再利用的话题也屡见不鲜。然而,对遗存建筑的改造更新实践在业界仍然缺乏统一的意见,尤其是对于粗野主义建筑遗产。下文就着重探讨了在战后建筑更新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这些策略如何在解决气候危机和实现零排放目标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为现存空间带来新生机。

  由于建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占到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半,对遗存建筑的改造更新与适应性再利用就需要尤其关注降低碳排放量的策略。通过对原有空间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够延长那些建造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因而在对粗野主义建筑和其建造过程中碳排放量巨大的混凝土结构的更新改造中,后者便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下半叶的混凝土建筑经常被忽视和随意地拆除,在当代大环境的推动下,它们有望成为更新再利用的肥沃试验田。

  矛盾的处境

  尽管对工业场所的适应性再利用已经非常普遍,吸引了大量文创公司与机构,但对粗野主义建筑而言却并非如此。如何对待这类建筑遗产是一件很矛盾的事, Robin Hood 花园的拆除与Park Hill 公寓的更新改造就是生动的例子。今年早些时候, Paul Rudolph 所设计的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 Burroughs Wellcome 公司大楼被拆除了,尽管很多人为保留这座粗野主义地标建筑作出了努力。当时, Paul Rudolph 遗产基金会便指出了拆除举措对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欠缺考虑,而应当采取适应性再利用的手段。

  技术挑战

  对粗野主义建筑的更新改造与适应性再利用并非没有挑战。在许多案例中,建筑政策法规与金融条件不支持对建筑进行更新改造,这就使得拆除成为了更普遍的选择。此外,通常适应性再利用的过程都比拆除重建需要消耗更多的人物、物力、财力,因为这需要对建筑现状的深入调研与局部的拆除重建。表中列出的粗野主义建筑所面临的情况甚至更复杂,它们往往在违反能源法规与建筑保护的任务中进退两难。当谈到有哪些类型的干预手段是可以接受的,建筑保护相关社群就分成了不同的派别,这也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当下适应性再利用手段的更多可能性。

  Studio Egret West 事务所主持的 Balfron 塔更新改造项目中就体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再利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挑战。这个项目是大规模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它不仅延长了建筑的生命周期,并在保持原有美学特征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这座1960年的粗野主义建筑进行了全面的暖通改造,并与当代的消防规范接轨。由于战后的混凝土建筑一个重要的缺陷就在于冷桥效应,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用新的楼板和墙面覆盖了建筑的内部,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立面,又阻止了冷凝水的发生。这个更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原有设计的前提下,改造了内部布置,更换了窗户,又重新设计了一些建筑细部。

  改变公众的看法

  在一些案例中,对于战后建筑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同样需要公众对于建筑的美学特征与思想理念的理解和接受。有些事务所,如 Architecture Initiative 将更新改造与再利用视为默认的设计策略,因为这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还能够保留城市肌理和建筑的个性特征。这家事务所将位于 Northampton 的粗野主义皇家邮政中心改造成了一座教育机构,这座荒废建筑巨大的体量和尺度使得其拆除成本过高,于是适应性再利用便成为了唯一可行的选择。这座建筑被改造为了一所学校和附加的社区设施,从而让整个周边区域都重新焕发了生机。

  面向未来的粗野主义建筑遗产

  REX 创始人 Joshua Prince-Ramus 在2017年评论适应性再利用时说这将“在我们有生之年和下一代时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主流。我们必须将适应性再利用的建筑视为最佳选择之一。”在 Five Manhattan West 大楼的适应性再利用项目中,建筑师重新设计了它的立面,这不仅改善了建筑的能源表现,同时也使得建筑更有吸引力和当代气息。

  粗野主义建筑不仅可以发掘出新的用途,还可以被改造为使用绿色能源。 Marcel Breuer 设计的位于 New Haven 的 Pirelli Tire 大楼建成于1969年,现在已经被 Becker + Becker Associates 事务所改造成了一座零能耗酒店。这座建筑里原先有办公室,也有研发设施,但在1999年被空置后就走向了衰落。而现在,这座混凝土地标建筑将容纳165个房间,并且完全通过自身产出的能源来维持运转。

  考虑到当代的环境危机,对现存建筑的再利用对于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但这些实践不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还具有对于社会和城市肌理的凝聚力。此外,如何克服原有设计的缺陷并延长现存建筑的使用寿命,这就是摆在各位建筑师面前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挑战了。(ArchDaily)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战后建筑更新改造不是大拆大建,粗狂主义建筑需要合理利用”内容,建筑界建筑建筑频道分享更多建筑的相关知识来帮助你学习施工技巧,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战后建筑,建筑更新改造,粗狂主义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