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动物而造的建筑,成了现代建筑的经典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7-07 14:02:28

[摘要]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已不能只是单纯满足人类的需要,如何谋求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或许会成为未来新的建筑方向。一起来看看为动物而造的建筑。

为动物而造的建筑,成了现代建筑的经典.png

  最近,很多小伙伴一定都关注了云南野象迁徙的新闻。

  15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保护区栖息地一路向北,高歌猛进,穿越田地、公路、村庄、城镇,偷吃庄稼,撞坏村民的房子,甚至还发生了醉酒事件……象群们把自己玩成了“世界网红”,让此刻的云南成了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现场。

  它们到底要去哪儿?

  至今没人给出确切的答案。

  这群亚洲象很可能是在寻找新的栖息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人类开垦种植的积压下,亚洲象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减少了4000多平方千米。

  这次事件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除了人类以外,还有许多别的居民。我们应该反思,人类是否过多地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空间?我们的建筑行为,是不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人与动物共居的可能性?

  泰国“大象世界”的启示

  泰国Kui村的“大象世界”,是一个充分考虑“人与象群”关系的建筑项目。

  Kui村是泰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与大象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日常空间设计,也都会将大象考虑在内。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遭受了大面积的毁坏。

  于是当地政府开启了一个名为“大象世界”的项目,想要营造一个“人与大象的游乐场”,项目包含了库伊族村庄的重建、大象医院、大象博物馆、文化庭院等。

  项目的设计处处为大象考虑,比如在文化庭院中,为了给生活在这里的200头大象提供水,设计师在庭院旁边挖了一个雨水收集池,挖出的8500立方米土壤则变成了6个土堆,这种对自然场景的模拟,形成了一个大象的游乐场,还能帮助它们降低体温、驱除昆虫。

  同时,建筑师还设计了42个混凝土树池,营造出一片屋顶花园,为大象遮阳和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

  大象博物馆则是由手工制作的黏土砖砌成,包括一个供大象玩耍的区域、一个研究中心和教育设施,展馆有的地方布置了小水池,有的地方布满了红土,完全模拟自然界的风景。

  “大象世界”这一系列的建筑空间,传达出了人、大象、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对人与动物共居建筑的一种启示。

  为动物而造的建筑,成了现代建筑的经典

  在现代建筑史上,有一件堪称经典的作品,便是为动物而设计的,它的主人是一群企鹅。这就是伦敦动物园里的企鹅馆。

  企鹅馆建于1934年并保存至今,它的设计者伯托尔德·路贝特金,是英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先驱。企鹅们用以嬉戏玩耍的混凝土双螺旋坡道,轻盈优美,极具现代感,并且充分适应了企鹅“迈不开步”的特点。

  建筑师在这个方案中创造性地探索了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的可能性,坡道里布满了钢筋,这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结构革新。

  1967年,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也建设了一个关于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经典建筑——“马厩住宅”。

  这是一个马厩加别墅的组合建筑,巴拉甘尝试以现代的形式,对墨西哥传统的农舍与庄园加以诠释。

  住宅中,马生活的区域是粉色的,人生活的区域是白色的,活水从片墙支撑的引水渠流入水槽,供马匹栖息饮水,房屋、延展的水面、独特的墙体交织在一起,形成梦境一般的绝美景观。

  近年来,也有不少知名建筑师和事务所为动物设计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比如隈研吾设计的鸡舍,选择了烧焦木板为材料,以一个联锁系统结构,为鸡群提供良好的休憩空间,并充分考虑了内部空间的通风性和渗透状况。隈研吾希望通过这个鸡舍项目的实践,去反思集体住宅设计的全新可能。

  动物友好建筑,探讨人类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存

  在建筑和景观领域,人类也一直有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尝试。

  搭建野生动物桥梁,便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一种做法,这是可以让野生动物安全穿越高速公路的一系列人造屏障,包括地下通道、高架桥、两栖隧道、鱼梯等。

  城市中的鸟类,也是在设计建筑时所需要考虑的。珍妮·甘设计的爱克瓦大厦,位于美国芝加哥,这幢82层的大厦被形象地称为“水楼”。在设计时,珍妮·甘特别留意了如何保护鸟类安全,通过波浪形的外观设计和方便鸟类识别、带有灰色记号的烧结玻璃的使用,避免鸟类撞上玻璃幕墙。这是一座典型的“鸟类友好”摩天大楼。

  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动物邻居安心生活在城市之中,也有设计师为它们搭建了房屋。

  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马尔文流浪猫之家,便是一个低成本高持续性的动物之家,建筑贯彻可持续性原则,收集雨水冲刷厕所,窗户引入自然通风,猫儿们住在沿墙面整齐排列的大玻璃窗饲养盒中。

  伊朗建筑师Sajjad Navidi所构想的“企鹅保护系统(Penguin Protection System)”,则是一个野心更大的计划。建筑师注意到随着气温上升,冰层融化,南极帝企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希望可以帮企鹅们建造房子。

  设计以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建筑为灵感,以帝企鹅喜欢抱团取暖睡觉的习性为基础,一个个立体水上小屋可以容纳很多企鹅聚居生活。

  冰屋的上下结构可以拆分,底部的海绵降温体可以单独拆卸下来,起到延缓南极冰川融化速度的作用,从而有效保障帝企鹅们的生存环境。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为动物而造的建筑,但事实上,很多建筑都是站在人类“造物主”的视角而设计的。究竟怎样的建筑才能真正帮助动物们呢?这显然是个难度不小的课题。

  结语

  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平时留意不到的野生动物。

  有一部关于野生动物的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讲述的就是那些在城市中“苟延残喘”的野生动物们:建外SOHO草坪里的刺猬会在夜晚出来觅食,猛禽红隼把窝搭在了高层居民楼的空调外机上,成群的乌鸦在垃圾场大快朵颐……在摩肩接踵的闹市,似乎已经没有了野生动物们的立足之地。

  如果因为人类的存在,动物的生存空间就要被压缩,这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已不能只是单纯满足人类的需要,如何谋求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或许会成为未来新的建筑方向。

  如何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长久地妥帖地处理好,也是每个人需要共同思考和参与的大课题。

  毕竟,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参考资料

  《一路向北“流浪”的云南野象,何处是家园?》(《三联生活周刊》)

  《大象vs人,艺术文化庭院+红砖瞭望塔 / Bangkok Project Studio》(Archdaliy)

  《这些为动物们打造的建筑,开始引领未来建筑新风尚 | 看完羡慕不已》(公众号:丹尼尔先生)

  《动物建筑师特刊|当野生动物不再“野”生,它们将何去何从》(公众号:ZOOdesigner事务所 )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农舍改造而成的斑马之家,保存了具有历史价值或象征价值的构件”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动物建筑学,动物建筑,现代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