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园林景观艺术缘起与方向,东西方园林有何不同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1-03-20 09:55:00

[摘要] 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在材料、表现手法、表达的含义与使用功能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接下来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懂这篇文章。

探讨园林景观艺术缘起与方向,东西方园林有何不同.jpg

  东、西方园林景观艺术在当代已高度融合,相互学习与借鉴。但要真正深入理解并传承发展,就要梳理园林景观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轨迹,并仔细洞察每个阶段的发展受何种重要因素及条件之推动与制约。

  1

  经常在讲到景观庭院、园林绿化,人与动物、植物建筑之间的生态关系时,紧跟着的一个问题就是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在材料、表现手法、表达的含义与使用功能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

  首先我们先从人本的角度来分析。

  园林景观最终的呈现是为人们生活服务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最早园林景观的出现就是在为宗教且为权贵服务。

  园林景观跟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全世界现存最早出现的、比较经典的建筑应该是在环地中海地区,也就是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古巴比伦那一带的文明。那里存在着大量且经典的宗教建筑,并且与之配套的建筑包括广场、各方面的形状的布置、包括园林的布置,基本上遵循对称的法则、非常规整。

  那么园林景观具体在表示什么?

  人的创造力哦基本是源于原有印象的延展。人们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会下意识的根据原有印象去创造令人舒适的环境。

  在西方的古典的建筑古典的园林上面用了大量的草地以及比较规则的几何图形。这首先与他们处于高纬度地区有必然的联系。如中国南方没有的大片的草原,只有北方才有。

  此外,他们的建筑用了大量的弧线,表现得非常繁华与精致。但如果外部的园林景观也装扮得同样精致,就会显得极其繁杂,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西方在布置外部做园林景观时,都会大量使用的草皮和非常规则的几何图形。

  2

  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宗教是一切艺术的源头。艺术,尤其是这些实用实相艺术,都是为了服务于宗教而出现的。甚至包括文字、图像、雕塑,一开始都是为宗教服务的。于是宗教早于政治、早于哲学、早于艺术与科学,形成了先后顺序。

  我们如果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史、人类进化史或者文明史就很容易看出,经典西方园林的发展先于东方园林,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因为人类从非洲的迁移,有着几条路线,而不是就直接从非洲飞到东方、飞到亚洲。

  通过对比东西方园林能够发现,最终要表达的意境追求的是舒适、宁静、精美、静谧。西方园林用草地和几何图形就能表现出格外的静谧与开阔。那么东方园林如何表达这种感觉?

  众所周知,东方园林的经典之作都不在高纬度地区,在同一时期,建筑水平也达不到西方的技术与高度。这一点在全世界的经典建筑名列中就有所体现。东方园林真正有高层建筑,形成城市包括到文明,都趋近于近代。

  东方园林多以山石、借景为主,其次就是水体。大面积的人工水体,包括西湖、颐和园、张家界都是这样。东方有大量的山体融合进了景观,包括的地形、地势等各方面。

  ——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日本园林呢?

  日本园林是用白沙来表达水。水面这样的表达其实有几层意思:

  首先水面是运动的、流动的,草皮在风的作用下也是在不停的运动,动中取静,静中生动,活灵活现。

  在美术中,光与影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一个经典的园林景观作品当中没有光与影的表达,就不能表现出倒影的深邃和画面的丰富感,也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作品。

  园林景观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内容:宗教、哲学、生态、美学,空间构造。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中大量应用水面、草地、建筑、借景,来起到调节生态的作用。中国的园林里面有水,有水就肯定有鱼或者其他的动物,这一点从古画里面也可以发现。水特有的肌理、光影,能让人马上变得沉静。西方园林中常用的草地也有其特有的纹理,营造出特有的光影,使人变得平静、开阔、放松,缓解焦虑和压抑。

  整体来讲不管是东方园林西方园林最终追求的就是:静与境。而“境”的追求,也是为了使人达到“静”的状态。因此园林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静”。

  日本园林、中国的皇家园林、古典园林以及西方的古典园林,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静”。按照当下的东方哲学思想来解释,就是: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3

  然而,我们当下在营造庭院或者园林景观的时候,在用色上面有些过于炫技,就如衣服五颜六色的画久赏使人烦躁。其实书写书法作品时颜色与要素都非常简单,却能表达出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内容。

  园林景观设计就如同构图,由无数个画面的构成,是一个美学作品,具有形式美、形式艺术。

  西方园林的构图的主要的核心思想是对称,对称是个绝对的东西,是可以折叠的。而东方园林的构图是均衡,均衡是找画面感的一种“稳与和谐而不重复”,我们会在几个图形中区分是否对称,但不会在书法作品中寻求对称,因为它是均衡的美,协调又充满变化。

  无论是对称还是均衡,大家都在追求画面的稳重感。

  对称在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有很明显的表达,例如紫禁城的设计就是对称的。但是园林植物、建筑都是综合体的一部分,而我们要通过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寻求园林景观表达的核心——“静”。至于用何种技法层面、何种色块、肌理、植物去搭配,这都属于“技”的层面,我们要寻求的是“道”、“法”的层面。

  景观场所最终要找到“静”的核心,使人身处在这个情境不自主变得沉静、开始思考,才能成为经典。

  4

  当下的社会是物质的,用科学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物质文明跟精神文明没有同步。在精神层面,社会处于焦虑的状态,当下所有的老百姓都急需深入思考,需要有环境可以深入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南方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中科大的校长朱清时与西藏的一个法师的对话。

  古人的智慧要比当下人要聪明得多,而我们当下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个体聪明了而是社会集体变得聪明了。唐宋元明清,有着很多经典的东西,那个时候他们得到的信息、包括他们学习面都是很窄的。

  当下,我们能够获得更多信息、知识,科技和经济都极其发达,但是我们仍然因为缺乏思考,所以说不能说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变得非常强大。

  科技带来的便利,让现在的人不再思考。特别是去跟小朋友们沟通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技法”是没有问题,缺乏的是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个人觉得,大众需要回归田园或者回归于安静的空间中生活。

  包括日本也是一样,日本的工业、包括经济、艺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仍然还是原来经典的寺庙、场所才能让大家自己安静下来,引来全世界很多人追逐,中国每年有上百万人去参观。当然这只是大多情况,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城市和场所。

  5

  以日本为例,近十年来,整个园林景观的风格逐渐趋于性冷淡的风格,颜色、造型变得越来越精简、经典,场所的营造愈发使人变得沉静。

  那未来我们中国的环境构造是不是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当然中国与日本不同,日本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许多文化是舶来品,而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存在许多个体的差异。

  本文表达观点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结合一些现状、跨一些学科做了一些分析。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思考。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探讨园林景观艺术缘起与方向,东西方园林有何不同”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园林景观,园林艺术,园林景观历史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