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以砖拱经典建造回应历史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7-27 14:36:23

[摘要] 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在设计中,采用与罗马人用砖的方式一致——内部浇筑了混凝土的砖石承重墙——使得罗马砖墙的物质性最终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特征。

  建筑设计:拉斐尔·莫内欧

  建成时间:1986年

  项目地点:梅里达,西班牙

  由奥古斯都军团创立于公元前24年,梅里达是罗马帝国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重镇。今天,通过两处重要的遗迹——罗马半圆形露天剧场与椭圆形竞技场,人们可以感受到过去那段宏伟的历史。距离这两处遗迹不远,便是西班牙建筑师、普奖得主拉斐尔·莫内欧的代表作——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Roman Art)。

  南侧区域的道路格网与北侧区域的道路格网呈一定角度,故基地形状为不规则形。基地东侧是两个宏伟的遗迹,博物馆通过一条地下隧道连接着竞技场。

  项目最初的计划是为Calle José Ramón Mélida建造挡土墙,因为考古学家对整个街区进行的挖掘工作给遗迹带去了一定的影响与风险。这批被挖掘出来的遗迹包括:沟渠,罗马房屋的外围结构,文艺复兴时期庭院的地基,蓄水池,污水管道,甚至还有早期基督教教堂。

  建筑师的任务是在这片密集的废墟之上建造一座博物馆。对罗马文明即刻、直接、明显的暗示,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筑师认为,与废墟共存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与罗马人相同的建筑方法和技术来建造博物馆。

  但在追随罗马式建造所定义的方向与呈现当代梅里达的轮廓之间,出现了一个困境,后者占了上风。建筑师因此希望这座新博物馆能成为罗马文化和当代梅里达之间缺失的一环,它不仅是罗马梅里达的象征,也是梅里达所有历史的象征;就其本身而言,它是这座城市最近的一段历史。尽管使用了罗马建筑的建造方式,其建筑机制无疑是当代的,也许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和谐,使得这座博物馆极具吸引力。

  莫内欧考虑了博物馆和遗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性,采取了叠加的策略——保留了地下层的遗迹,让新建筑从遗迹上拔地而起。同时新建筑遵循着南侧道路格网,建立了一套新轴网体系,与北侧道路格网的遗址轴网并置。

  对罗马历史的回忆和提示,可以在项目里被清晰地感知。但重要的是,为了不陷入对罗马建筑单纯的模仿,实现罗马建筑真正的特点与气质,建筑师选择在建造方式上进行表达。

  以这种方式建造的墙体,与罗马人用砖的方式一致——内部浇筑了混凝土的砖石承重墙——使得罗马砖墙的物质性最终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特征。一系列平行的墙体被铸造成拱券的形式,形成空间的连续性。这里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地段,也是博物馆展示物品的主要空间。从垂直的角度看,平行的墙体以非常戏剧性的方式,暗示了它们作为存储分区的功能,甚至会让人以为这里是一个由巨大砖石遗迹建造而成的图书馆。

  红色砖墙与半透明白色大理石文物在辩证地进行相互作用。一些文物被放置在独立基座上,另一些飞檐、柱顶、雕像碎片、马赛克和浮雕则被收集在横向的墙壁上,或者放置在靠近主殿空间的陈列柜里。

  建筑中所使用的是塞维利亚生产的薄砖,砖上没有任何装饰,砖与砖之间的接缝通过一种特殊压制的凹槽被隐藏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几乎无缝的砖墙面。各层的楼面是由钢筋混凝土薄板构成,其边缘被细长的钢栏杆所强化。

  博物馆内的直接采光主要通过顶部的天窗进入室内,还有部分从侧面的高窗进入。间接采光以反射为主,通过双层界面的互相反射,光线以漫反射的形式进入室内,塑造出一种柔和的光环境。

  建筑以封闭的体量矗立在基地上,人们在流线中无法看到周边的场景,但位于地下二层的下沉庭院使得建筑与室外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建筑师设计了一条逐渐向下的流线,引导参观者通过入口坡道进入下沉庭院和遗址发掘现场。

  容纳着遗址发掘现场的低层被专门保留为开放空间。在这里,作为遗迹的墙体在新建的拱券中穿行,后者亦支撑着上层的墙体,并定义了一个有趣的背景。废墟和建筑之间的对比,使人们可以进一步走近罗马文化。

  参考资料:

  [1]宋玮,《光的样子:西班牙现当代建筑》,2019,有方

  [2]https://www.area-arch.it/en/merida-classicanti-classic-national-museum-of-roman-art/

  [3]http://rafaelmoneo.com/en/projects/national-museum-of-roman-art/

  以上就是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有关知识分享,真是学习了好多呢,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多加积累和掌握,才能对建筑学有更深的理解。建筑界建筑知识频道分享更多超高层建筑关建筑结构知识,共同学习建筑结构资讯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罗马艺术博物馆,砖拱设计,砖石承重墙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