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连连,三峡大坝为何还要开启汛期泄洪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7-14 09:13:22

[摘要] 今年的7月,长江流域暴雨连连,洪水泛滥,降水规模已经超过1998年。三峡大坝也于6月底首次开启两个闸门深孔进行泄洪。这就引起很多不明所以的人士的疑问:这么大的雨,为何还要泄洪?

1594689304184308.jpg

  【摘要】今年的7月,长江流域暴雨连连,洪水泛滥,降水规模已经超过1998年。三峡大坝也于6月底首次开启两个闸门深孔进行泄洪。这就引起很多不明所以的人士的疑问:这么大的雨,为何还要泄洪?

  在我国,只要一到6-7月份,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抵达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今年的7月,梅雨比往年更加来势汹汹。在进入到7月的第一个星期内,已经有六次超强降雨让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一度飙升至346毫米,要知道,2019年,北京全年的降雨量,也才500多毫米!目前长江武汉关水位已临近28米的大关,从同期时间看,这样的数据已经超过1998年,降水规模在1961年之后位居第二位。三峡大坝也于2020年6月底首次开启两个闸门深孔进行泄洪。

  随着这次泄洪,很多传言也多了起来

  第一个传言,三峡大坝不堪重负,已经出现歪曲现象!其传言依据,就是一张地图照片。

  这个传言很快就被辟谣,据专业人士介绍,地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在于地图所使用的美国航天技术公司遥感卫星影像本身出现了“技术问题”。通常而言,遥感卫星在成像的时候,有时会因为航天器的姿态、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人工建筑产生的巨大大高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图像发生一些畸变,这些畸变就集中表现为图像的扭曲、偏移等。要去掉这些畸变就需要采用精准的地表高程模型、精准的参考数据和精准的几何纠正算法对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如果参考数据或者算法不准都会引起影像的畸变。

  而在地球拍摄的这张卫星影像中,由于三峡大坝是一座海拔185米高的巨型人工建筑,如果没有使用精确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矫正”的话,出现这种扭曲的效果就一点不奇怪了。所以读到这里,大家再看这条所谓的三峡大坝“变形”的传言,必然会觉得非常低级了。简直就是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第二个传言:三峡大坝质量不行,所以一到汛期就要放水,完全没有蓄水作用!

  按照常人的理解,大坝应该在汛期蓄水,帮助下游地区降低水位,怎么能火上浇油的放水呢?如果您也是这样想的,那您一定要看完我的解释。

  没错,三峡大坝建设之初,也主要是为了防洪泄洪。水电站发电、航运等相对来说比较次要。全长超两公里的大坝构建的水库可以蓄存393亿方水量,但是您还要知道一点:长江的全年流量接近一万亿立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量集中在汛期,也就是约七千亿立方米的水量,再对比393亿的蓄水量,所以让三峡水库在汛期只拦不泄根本不可能,您能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所以三峡防洪的原理,本来就是印证老祖宗的一句话:洪水灾害,宜疏不宜堵。三峡大坝的作用并非一味的堵住水,而是平缓洪峰!因为上游的降雨量每天不同,所以长江的洪峰也有大有小,若是放任这些洪峰的形成,使洪水直直的冲向下游,那么,这种危害是毁灭性的。

  所以,当大洪峰来的时候,三峡大坝就囤积水,等洪峰消停了,就把水缓缓的放出去,腾出空间,以便迎接下一波洪峰的到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误解,三峡为何在汛期还要放水的原因。

  那么最近新闻中,长江下游城市频繁被淹,和三峡泄水是否有关系呢?

  目前一些城市内涝突出,在这一点上,三峡绝没有帮倒忙。淹城,是因为本身的持续强降雨,并非来自上游的洪水,三峡减少下泄流量,是为加快排水创造了条件。目前洪涝主要是长江中下游本地降雨造成,不在三峡的控制范围内。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在上游的拦蓄削峰,下游地区面临的防洪压力更大,长江干流城陵矶水位极有可能超过保证水位。

  另外,部分中小河流遇超标洪水压力大,城市排水防涝的综合能力偏低,下雨“看海”现象还在上演。尽管近年对城市排涝的建设提出新标准,但这需要多年持续建设。另外,现代化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不仅要提高城市管网排水和城市河道的排涝能力,还应加强洼地湖泊、地下蓄水和下渗等措施的规划建设,任务很艰巨。

  那么,若是7-8月份,洪水变得更大了,三峡还能起作用吗?

  因为前期降雨,已经让地表水塘土壤都饱和了,后面的降雨几乎90%甚至100%都会顺着地表流走,易于形成洪涝,后面再降雨的危害性更大。

  根据以往规律,长江中下游汛情一般来得比上游早。每当洪水来临,常听到“百年一遇”“十年一遇”等说法。这些说法代表什么呢?

  “百年一遇”:洪峰流量超过8.37万立方米每)的洪水,三峡工程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每秒5.67万立方米,不启用分洪工程,荆江河段可安全行洪。

  “千年一遇”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通过枝城的相应流量不超过每秒8万立方米,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从而可避免荆江南北两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地区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灾难。

  有了三峡工程后,“百年一遇”的洪水通过三峡水库拦蓄,可以减小到堤防可控的范围内,减小到“十年一遇”的水平,可不用分洪。遇上“千年一遇”的洪水,宜昌洪峰流量为每秒9.88万立方米,则通过启用荆江分洪区,三峡水库拦蓄后,可不超过保证水位,避免荆江河段干堤的溃决。

  最后说一点

  我国防汛抗旱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国家防总是主要指挥决策机构,七大流域机构设立防总、防办,负责流域内防洪管理;各省、市、县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从中央到地方,责任逐级明晰。目前,驻汉部队和民兵防汛抢险力量、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等共计2.7万余人,已集结完毕,24小时待命。

  说到这,你还信传言么,你还怕洪水么?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建筑行业的热点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三峡大坝,汛期泄洪,建筑特点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