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模式的特色小镇风险分担之建筑学研究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1:44

[摘要]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1 绪 论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 1 研究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浙江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省政府针对浙江块状经济发达但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传统资源要素丰富但高端要素聚合不足、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镇景观缺少特色等问题,2015 年 4 月发布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推出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经过三年半的努力建设,截止到目前,浙江四批共 125 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其中 7 个特色小镇被授予“浙江省特色小镇”称号。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成效显着,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2015 年 12 月 24 日,习总书记批示号召全国学习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2016 年 7 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 2020 年培育 1000 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由此,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

特色小镇建设前期以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主,后期以产业链开发为重点,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保障。为实现特色小镇产业的转型升级,浙江省政府规定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 4 大行业的特色小镇,3 年内要完成 50 亿元的有效投资;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经典产业 3 大行业的特色小镇,3 年内要完成 30 亿元的有效投资。达不到资金要求的特色小镇将面临降格的风险。巨额的产业投资要求无疑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而目前我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基本处于债务重、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中。截至 2017 年,我国中央财政债务余额高达 13.4 万亿元。高负债的地方政府如何在其融资平台发展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满足特色小镇建设的融资需求,已成为当前全国各地发展特色小镇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特色小镇现状发展相关研究
浙江省所倡导的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又不是城乡地域中的乡镇镇区概念,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 号)指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 号)中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即建制镇)”区分开来。不管特色小镇的内涵如何界定,都无法否认特色小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张银银[1]通过对国外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得出特色小镇在空间选址、产业体系、功能构成、景观风貌及经营运作等五个方面存在不同于一般小城镇、产业平台的特征,并归纳总结出能人的返乡创业、家族/传统的延续、名人/文化的催生、大事件的把握、企业总部的引领和新型产业契机的迎合这六种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吴一洲[2]采用理论解析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呈钻石多边形结构,由基本信息、发展绩效和特色水平 3 个维度构成。评价的方法采用多边形图示法,实现对各特色小镇分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详细评价与对比。孙莺[3]提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规划缺乏科学性、运营主体作用弱、产业层次不高、缺乏公共服务体系四方面问题,

并给出产业定位精确、彰显文化特色、创新建设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项建议。单彦名[4]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出要创新特色小镇精准规划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优化配套扶持政策三条建议。宋为[5]提出支撑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的六个要素为产业、人才、土地、政策、资金、运营,并指出“政策延续是基础,产业经济是核心,文化底蕴是动力”的发展理念。曾志敏[6]指出有的地方存在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老路的现象,显然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由此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营”为主旨的建议。苏斯彬[7]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进人地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投资模式上从政府主导向公私合营转变、功能设置向产城融合的创业创新生态圈转变、政府角色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有效”转变。宋喜峰[8]指出特色小镇存在的六大问题为房地产化、资金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产业支撑能力和运营能力弱、国有资本介入较民间资本多、人才短缺,并且提出摆脱以开发商为主导运营的困局、推动资产证券化、加强产业运营能力管理、聚集高端人才四条建议。
...........................

2 特色小镇 PPP 项目风险分担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色小镇
2015 年,由浙江省率先提出采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以“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特色小镇概念。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②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③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2016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 2020 年培育 1000 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的特色小镇,从此正式开启了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特色小镇未形成一致的认识,但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多元结合方式,是当前新常态下的投资新领域、发展新平台、新型城镇化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 号)中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即建制镇)”区分开来。关于特色小城镇,2014 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到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其中对所指小城镇的范围作以下解释:①具有特色资源或区位优势;②通过规划引导后,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③培育目标是形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等专业特色镇。2016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特点是:①各具特色,以休闲旅游类、商贸物流类、现代制造类、教育科技类、传统文化类等为主题;②满足美丽宜居的基本条件。2018 年 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文件《关于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中,更加明确了特色小镇的基本条件有以下几点:①立足于一定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②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③国土空间仅限于 3 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 1 平方公里左右);④鼓励采用新机制以满足市场要求;⑤以集聚高端要素和特色产业为主,兼具文化、生活、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
..........................

2.2 PPP 模式
引入特色小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的需求量大,而政府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信贷融资作用有限,因此将 PPP 模式引入特色小镇成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首要途径,以下分别从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三方面论述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2.1 从政府部门角度

特色小镇 PPP 模式在政策上已经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2016 年起相继发布的《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与《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都表明需要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并积极运用 PPP 模式。将 PPP 模式引入特色小镇项目中,第一可缓解政府的债务压力,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第二通过借用私人资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弥补政府部门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的缺陷,保障了特色小镇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第三有利于政府职能从建设者向购买者和监督管理者转变,更好地制定政策及投融资等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
2.2.2 从私人部门角度

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单体 PPP 项目。它是一个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 PPP 项目,包括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开发等。定位准确、运作合理的特色小镇 PPP 项目不仅扩大了私人部门的投资机会,通过社会资本和财政资金的有效结合,提高了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率,而且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形成的产业聚集优势,可更好的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来发展自身业务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外,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私人部门享受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其投资成本,保证社会资本的合理回报。

......................

3 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19
3.1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19
3.1.1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方法........................................19
3.1.2 基础设施 PPP 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20
4 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评价....................................32
4.1 AHP 风险评价方法的原理.........................................32
4.2 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评价与分析...........................32
5 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43
5.1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特色小镇 PPP 项目风险初步分担.............................43
5.1.1 问卷的设计............................. 43
5.1.2 风险分担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5 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

5.1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特色小镇 PPP 项目风险初步分担
5.1.1 问卷的设计
(1)主要目的
该份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指标合理性问卷的目的是:首先确定特色小镇 PPP项目风险分担指标体系;其次,实现 23 项关键风险因素的初始分担,得到单一主体承担的风险清单与非单一主体承担的风险清单。
(2)主要内容
问卷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填写。该问卷的发放对象满足以下条件:从事 PPP 项目的研究或工作经验大于 5 年、具有中级或高级职称。第二部分是风险分担指标合理性判断。第三部分是风险的初始分担。
(3)问卷结果统计
共收集到 7 份专家问卷,以下是专家的基本信息统计,具体问卷结果详见下一节。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在国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将 PPP 模式引入特色小镇建设中。由于我国投融资机制的不成熟及 PPP 法律尚未出台,PPP 项目面临的风险比一般项目更加复杂;此外,考虑到特色小镇项目的综合性、多样性,特色小镇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价与分担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特色小镇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相关前期研究及理论梳理,表明目前学术界对特色小镇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性研究,由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展开定量研究,研究工作主要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分担为主线展开。主要研究结论概括为以下两点:

(1)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初始分担结果。本文在对风险分担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确定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指标体系,并且得到风险初始分担结果,16 项单一承担主体的风险因素和 7 项非单一主体承担的风险因素。政府方承担以下 8项风险:政府决策、招标采购、配套设施、政府信用、政策风险、政府干预、审批延误、征收;社会资本方承担以下 8 项风险:策划风险、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设计变更、完工风险、营销风险、运营管理、项目融资;公私双方共担为以下 7 项风险:土地风险、合同设计、公众反对、收入风险、市场变化、支付风险、宏观经济因素;
(2)特色小镇 PPP 项目的风险的全面分担结果。本文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 7项需要共担的风险因素公私双方各自的分担比例,当土地风险发生时,建议政府方分担43.97%的风险,社会资本方分担 56.03%的风险;当合同设计风险发生时,建议政府方分担41.36%的风险,社会资本方分担 58.64%的风险;当收入风险发生时,建议公私双方分别分担 46.19%和 53.81%的风险;当市场变化风险发生时,建议公私双方分别分担 40.85%和59.15%的风险;以上四项共担风险的风险分配中,社会资本方的风险分担能力较强,更能有效预防控制风险的发生。当公众反对风险发生时,建议政府方分担 62.65%,社会资本方分担 37.35%;当支付风险发生时,建议公私双方分别分担 54.44%和 45.56%的风险;当宏观经济因素风险发生时,建议公私双方分别分担 58.33%和 41.67%的风险;该三项风险的分配,政府方的风险分担能力更强,故由政府方分担更多风险。
参考文献(略)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