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当代本土建筑研究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1:18

[摘要] 第一章绪论1 1 研究背景1 1 1 研究背景在 2010 年,中国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在 2010 年,中国建筑学会和新疆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第 12 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举办,会议中也有讨论到吐鲁番的内容。我想,在讨论过后不止是过眼云烟,而是更加的对后续的学者研究起着更为激励的作用,而本论文则是试图寻找更为深度的吐鲁番当代本土建筑研究。首先对其题目术语的阐述,本土建筑不同于地域建筑,本土建筑在国外的术语表达未曾有过阐述,而地域建筑早已出现,崔恺在其《本土设计》一书中曾对本土建筑有过定义。关于范围,本土必然要有地区范围限制,文章所写的为吐鲁番地区的本土建筑,也就是说本身主要表述是吐鲁番地区,但在做理论依据的阐述时也会牵涉到其他地区范围。关于地区范围的再说明,没有同时选择国内其他领域进行探究,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一是因为若是狭隘性的针对某一地区进行写作,能达到本土建筑的深入性,且与此同时可以将吐鲁番的本土建筑同国际其他思想体系交互交叉分析。二是如此采取从小到大,从细到泛,逐一深入的方式学习建筑更加有逻辑性,只有当厘清本土建筑普遍存在的理论之后,方可进行针一样的扎破所在问题。

 

1.1.2 研究意义

文中所说的本土建筑也不是特指某种形式,而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只要是立足本土的立场出发,可以是文脉、生态、公民建筑、乡土营造等。这也排除了撰写的片面性,而是灵活的去掌控国际各个地方的建筑理论,满足作者对求知欲望的同时做出读书笔记,从而形成论文逻辑体系。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研究中,美国的建筑理论家以及评论家芒福德对现代国际式理论提出来强烈的批判和质疑,他认为没有给本土带来文化思想的建筑是不行的,从芒福德提出以后,批判的地域主义也出现在了舞台之上。后来弗兰姆普敦从《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以及《批判的地域主义面面观》和《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都是这一时期最有力的理论支柱,把赖特和阿尔托的作品作为正面例子进行分析,后来才出现了提契诺学派、巴拉干、西扎、安藤等建筑师的本土实践。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本土建筑最早期的地域主义虽说起源于西方理论界,但中国只是没有出现过本土建筑的相关理论而已。在吴良镛先生的理论支撑下,仍然有很多本土建筑师在奋斗着、追求着。崔恺对本土设计的坚持,张永和的国际现代建筑实践,王澍的独特本土建筑体系,张雷、刘家琨、董豫赣、李晓东也有着自己对中国建筑的理解。等等,这些都是在为中国之本土建筑所思考着、前进着的建筑师们。

..........

 

第二章 本土建筑解读

 

2.1 相关概念

2.1.1 地点

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各代建筑师都在思考的范畴,人与自然在古代圣贤老子的道家哲学中是一种基本关系,天、地、人与建筑的联系不可抹去,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相生,而本土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特别的敏感,少部分人才去关系是不是土生土长的诗意栖居。研究本土建筑必然会有地点的元素,地点让本土不再漂浮,有了归宿,它的存在让本土立足。因此,地点所关注的场所,无论其实合理或非合理,都不能给予判定,它也是一种欧几里德几何学术语,是数学性的,是孤立性的,但这种孤立仅仅体现在其本身。建筑的抽象化,空间独特性还是需要地点与其相互依偎,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前提。

 

2.1.2 场所

地点不能孤立的呈现,它需要被赋予某种思想,称之为场所,场所不仅仅是一种遮蔽物,它带来的体验让你不知不觉融入周遭与空间。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特·舒尔茨通过场所理论将人文自然和文化标准重新定义。“场所感”是为人民产生了边缘性的空间感受,当本土建筑被当下的现状所影响,挣扎在市场的旋涡之中,被慢慢渗透着,吞噬着,传统建筑的形式日渐式微,当下的建筑世界不断在辩论,愈来愈多的建筑师在用形似西方的建筑语言去表达情怀和对传统的认识,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在凝聚场所和本土还是在抹杀当地文化,面对如此多的所谓的主见,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下中国之本土应该如何诠释才有意义。马丁·海德格尔(Matin Heidegger)(1889—1976)在《筑·居·思》中表达了对存在的理解,“居”的意义在于庇护,即将天、地、人、神融入建筑。这一接受尺规有它自己的 metron,即有它自己的度制。”所以,在场所的营造之中就有了实践的维度,营造是一种方式,将栖居者,场地的存在相互关联,让其成为一个统一体,场所若是背离此,存在就成为了一种荒谬。

..........

 

2.2 本土解读

聚落在《汉书·沟恒志》中记载到:“贾让秦:(黄河水)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逐成聚落。”聚落是在特定的地区中进行的一些活动以及生活,由共同的成员组成独立的一种场所,聚落是一种充满着经济、文化现象的复杂空间形态,在一些地理环境和社会活动背景中,统一综合形成的一种结果,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实际上先于建筑,从游牧民族中的“族”性方式逐渐将特定的区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团体,聚落是人改造自然的物化结果,在各个层面完成了互动关系,它揭示了本土建筑的根本属性,当聚落这种属性形成后,就需要考虑居住的问题,继而形成“聚居”聚落是聚居产生的成果,聚居是聚落形成之中拥有的过程态度。希腊建筑师 C·A·道萨迪亚斯(C·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他认为人类聚居由五个基本单位构成: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从道萨迪亚斯的研究中去看本土建筑,可以发现不同区域间的本质区分,自然的建造中,不同的概念形成了不同的方式,诸多原则的形成造就了如今的本土。[3]吴良镛先生将房子的概念延伸至聚居,从而建立了人类聚居学,将建筑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并将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贯穿始终,将其作为基本要素去揭示地域、文化、技术的特质。 北京宪章也认为地区间的差异会为建筑学提供不同的路径,齐康把对地区的差异的敏感度看作建筑师的修养所在,建筑师的确应该对各方面的领域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建筑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是不同地域,不同情感,不同文化所统一而成的成果。本土如果从大的方向来看,它是一种国际的世界各国都存在这样一种差异,从小的方向来看可以细致到每个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当然,在各民族各区域之间还存在一种场所空间的异化。这些情况是一种人居环境的不同,从遮蔽物的临时空间到如今有着营造空间内涵的场所。吴良镛从《广义建筑学》中表示建筑无法摆脱城市、建筑、环境、社会的制约,不能只关注建筑的形式美学,还要形成一种空间模式。或许有一些桎梏的建筑学思想还未曾破解开,建筑不只是有外部空间,它还有着内部的空间体系,前文所提到过的场所,它是建筑不得缺失的一种意义。场所感是一个充满价值,能给一个地方带来感情附着之处,前文提到的诺伯特·舒尔茨是以场所、路径、领域为线索的场所理论,以场所的丰富性取代空间的意义,场所能为城市与城市的领域提供不同的衡量标准,在他的思想观念中,场所的意义在于人这个主题所能给予“场”的氛围模式,建构起一种形态、拓扑、类型的关系。

..........

 

第三章 遇见吐鲁番.............9

3.1 吐鲁番的前世今生...........9

3.2 吐鲁番的自然与气候.....10

3.3 吐鲁番的文脉......12

3.4 本章小结..............14

第四章 吐鲁番传统本土建筑解读.........15

4.1 民居的诗意生土.............15

4.2 传统建筑的光影意境.....23

4.3 历史建筑遗产......29

4.4 本章小结..............34

第五章 吐鲁番当代本土建筑的内境与外象.............. 35

5.1 吐鲁番机场航站楼的本土情怀...........35

5.2 吐鲁番博物馆......40

5.3 城市意象..............43

5.4 本章小结..............48

 

第六章 本土反思

 

前两年的建筑行业低迷或许让一些人产生了不少的沉思,因为没有了之前商业地产项目的狂风乱砸,能够接受、设计的项目也不是那么理想,无法生存的当然面临着淘汰。当然淘汰的并不全是没有蕴育着本土文化的作品,但为相信没有思想体系内涵的作品固然难以生存,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现代化给建筑带来的改变当然是不可否认的,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我们作为新的青年一代,是有责任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的技术文化平衡和善的达到一种契合关系,这也是需要思考的如何去成就的。

 

6.1 自然风土

自然在建筑场地中不可抹去,不管外界的变化是如何的剧烈,技术是如何的先进,自然都是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去生存,因为它是一种顺天思维。而作为自然中的气候,它能反映出建筑的独特之处,中国的北方建筑的体验感是封闭性的,是为了夏季能把空气的流动运用在其中。可见气候给建筑的形式感是很明显的,当建筑更加注重气候的时候,它能适应所承载的本土文化,气候同样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建筑地域性的呈现构成了不同方面的改变。所以建筑师关注气候是无法逃脱的,但仅仅是理想状态下,当然有很多建筑师不仅不真实的去设计建筑,不去把建筑所需要的本土情怀认真表现,而单纯的是去达到一种商业目的。提到气候与建筑师的关系,我们当然会想到柯里亚的经典理论与实践,他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而印度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建筑如何去把风、空气、日照、遮阳这些特点有逻辑的联系在一起,他提出“形式跟随气候”,同时也不忘民间的匠人精神,在如此迅速的现代技术,能时刻考虑到用传统的匠人精神去诠释本土是值得尝试的。传统和现代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各界讨论,近年来提得较多的是地域主义或者说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传统与现代之中,自然作为共同的一个理念,在当代建筑的创作,气候虽说是一种某一方面的考虑因素,但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建筑师都在用其作为建筑的主要影响因素。炎热的吐鲁番则用厚重的墙去抵挡严寒和酷热,但对于葡萄架来说,阳光却是一种生命。当柯里亚将“管式住宅”以比赛的形式孕育出来后,这种方式使印度的阴影庭院更加有明显的作用,而印度的阳光和阴影同吐鲁番一样都很充足,人们的生活态度都是白天在阴影庭院中,晚上会去屋顶或者院落休憩。并且管式住宅的通风特色与吐鲁番民居的屋顶开洞的方式异曲同工,使空间舒适性更为提高。

.........

 

结语

 

本土建筑如此复杂的体系,且在如此多变的建筑行业中,怎样的建筑思想才能够垄断的成为一个主流,这根本就不重要,也没必要去非要做出一个所谓的结论。我们或许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所认为的、所领悟的思想或者作品给呈现出来就行。吐鲁番的民居氛围非常的明显,以至于你已进入这个城市就能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穿越感,因为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是这样的炎热,如此的少雨。但就是在这样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多年的人们还生活下来了呢,他也是一种带有这独特的本土建筑文化的城市。作为当代建筑,到底要怎样去创作,在论文中分析了吐鲁番的自然人文条件等,了解了很多的原有的文化。通过对国内外的本土建筑研究,论文找了几个建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其中的本土建筑元素进行了解读。我相信只要不是完全商业性的抄袭,对建筑不加以思想性的深思,这样的建筑不足以表现出吐鲁番的本土建筑范式。通过以上的研究及反思得出如下三点结论作为思考。1:当想要给建筑赋予节能意义时最好为被动式,若非得采用光伏发电,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这些技术,建议多一些本土建筑美学思想。2:应该将吐鲁番特有的生土材料结合现代技术进行使用,可以参考柯里亚、杨经文、哈桑·法赛对于本土材料的创作。3:在构造技术上也要有本土的地区性,例如吐鲁番的墙要厚,不能按照乌鲁木齐同样标准,且可以将吐鲁番的小天窗这一经典加以传承,以及吐鲁番的地下、半地下空间这种独具气侯性特点的建筑空间需要继续留存在本土建筑设计之中,并对其窗户小、风沙大、高温的特色需要把控。

..........

参考文献(略)


建筑论文,本土空间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