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地建筑之环境景观设计分析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0:03

[摘要] 1 绪论1 1研究背景纵观历史,人类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怀很早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纵观历史,人类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怀很早就有记载。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着名的哲学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曾说过“我希望在布置城市的地方,靠山附近有平原,平坦地方有丘陵。”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有记载-“选择有益于健康的土地,即那里是高地,无雾无霜,注意到天空的方向。”目光转向中国历史,《园冶》屮亦有“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四,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秦始呈“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也不会惊讶白居易“草堂”建于山林之中了。近代业文明吋期,城市人口逐年上升,人们在享受着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生活中各种压力,为了缓解压力,人们1^_|心非沿’渴望回到人自然的山林之巾去。由此可见,自然山地环境就成为人们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理想场所。然而,根据我国目前人地关系的局面,山地景观的建设是必然选择。2010年11月全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査,其结架为13. 70536875亿人。血对人口膨胀,我国的平地资源已所剩无几,人们必须JT?创新的陆地空闻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我国恰楚一个多山的国家,其打年富的山地资源,所以山地必将成为日后我国建设发展的蓝点幵发对象。近十年来,我国山地景观逮设沮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现象是随意对山体环境址行改造,为了获得景观地用地,盲目追求平坦开阔的景观效果,不惜开山、填沟,从而破坏了原冇的生态格局。目前,我国山地景观理论研究较少,对山地建设及景观设计水平较低,实践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所以为了迎合新时发表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山地景观设计理论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意义
山地景观设计的研究要涉及到设计艺术学、因林学、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其山地环境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它是一项错综复杂、技术性和科学性要求极高的研究课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较难。本文将我国有关山地传统园林理论进行整理,取当中之精华,并摒弃不适于现发表展需要的理论,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方法及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以杭州地区的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调査了杭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提出案例设道路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设施等方面对山地景观设计进行研究,通过个别的案例寻求共同的规律,从而为实际中山地景观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指导。


1.3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了杭州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居住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主要景观节点、山地建筑、水景、植物景观、小品等等。通过对杭州三个山地居住区中环境景观案例的对比分析和探讨,提出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设计的方法原则,最后再以湖州长兴卡帝亚山地小区景观设计案例来论证其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1.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结合目前山地建筑中的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蹄选和收集国内外有关山地建筑、山地景观等相关方面的书籍、论文、杂志,分析现阶段山地景观的相关理论依据、发展局势及动态,再次结合到实际项目的开发建设屮进行分析,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
(2)实地调研法针对杭州地区的山地建筑及景观进行调研,并结合拍照记录的方式,对山地建筑中的景观设计形态、设计模式、景观组团、交通系统、景观功能以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其中的优缺点。
(3)案例分析对比法以杭州地区为调查范围,从中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景观实例进行实地考察,分别针对每个案例,从其植物配置及景观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1.5国内外研究动态
19世纪6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E. Haeckel首次定义生态学为“研究生物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创立以后,引起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Doxiadis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概念,首次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相结合。后来到了 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其核心;一是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兼顾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入本世纪以来,关于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更是不胜枚举。美国托马斯?罗斯《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都叨确的将生态设计的思想引入其中。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认为地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对景观及区域规划起着重要的影响。


2.山地环境景观的由来和相关理论研究


2. 1山地环境景观的由来
传统,一般是指由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本质性的模式、模型和准则的总和。它是流动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动态过程,包括心理、信仰、道德、审美、思维方式以及风俗、礼制、行为方式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人都有同样的观点,把“山地”当作了祌的驻留场所,对之向往但又不敢过分亲近,造成了对其既崇拜又畏惧的心理。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对大多数人而言,山地只可远望和顶礼膜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天道”的观念根深蒂固。它来自于启蒙时期人类的思想,并始终贯穿于东方文化的发展脉络中,被各种东方宗教所釆纳,从而奠定了东方文化的思想观。其中“天道”表示宇宙万事万物,是非常神秘而又高深莫测的&然造化。人生于天地,应听从“天命”。不得自作主张。我国西周时期的《周易》屮提出了 "圜道观”的观念。圜道观认为宇帘和万物在永恒地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


3.江南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案例调查与分析............. 19-34
    3.1 江南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案例调查............ 19-27
        3.1.1 “中都绿野清风”案例调查............ 19-22
        3.1.2 “国都阳明谷”案例调查 ............22-24
        3.1.3 “青山湖畔林泉流韵”案例调查............ 24-27
    3.2 江南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比较分析............ 27-34
        3.2.1 案例对比分析............ 28-29
        3.2.2 特点 ............29-34
4.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34-47
    4.1 现状分析与概况............ 34
    4.2 山地生态设计 ............34-35
    4.3 景观总体规划 ............35
    4.4 交通系统设计 ............35-37
    4.5 植物景观设计 ............37-39
    4.6 景观节点设计 ............39-40
    4.7 地域本土化设计............ 40-41
    4.8 公共设施设计............ 41-42
    4.9 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设计方法............ 42-47
5.湖州长兴卡帝亚山地小区环境景观............ 47-59
    5.1 概况 ............47-49
5.2 设计内容............49-59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推动了山地建筑的快速发展,山地建筑屮景观环境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山地建筑中的景观不同于一般城市建筑的景观,山地建筑中景观要根据山地地形的情况来营造景观空间,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设计原则,对原有山体或植物进行保护,尽量避免其原有格局遭受破坏。首先,在山地建筑中的景观设计中,从牛.态设计的角度:我们应该注重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充分考虑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植被、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关系,尽量避免对这些环境要素的破坏。其次,从景观视觉设计的角度:


(1) 视觉界面的优化
由于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的视觉界面,在景观设计时必须考虑前景的山地建筑与背景的自然环境的图底关系,可以从一下两方考虑;第一、控制好前景与背景的视觉面积,使其关系保持均衡稳定,避免两苕在面枳.h对等均衡。第二、调整好两者之间的轮廓线,其建筑轮廓线可以顺着然山体的轮廊线作为设计依据,使建筑轮廊线与山体趋势一致。这两方而可以优化觉观视觉界而,山地建筑与自然山体叠加在一起构成相互和谐、一致的最观视觉形态。


(2)多维视角的考虑
山地地形起伏会使人们视觉角度产生扣应变化,应该把握好山地屮设观的鸟瞰效果,也要考虑到仰视的效果,同吋还得注意利用高差造贵,形成丰W的景观层次。第三,从景观空间营造的角度:人们在山地环境中对不冋的空M组合和高差变化有相应的感受,所以设计中要把握好空间序列的秩序感和节奏感,通过在地形转折处、高地势、自然水体等环境设置不同形式的踏步、亲水空间、观景平台等,交替组织,使空间景观空间丰富。
我国山地建筑中环境景观建设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一些幵发商为了眼前的利益,对自然资源大肆掠夺,过度开发,导致了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贯的破坏,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面对如此严峻的吋刻,我们需要以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式,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山地建筑与景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之问更加和谐的生活空间,让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山林之中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山地建筑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还不够全而,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YOKOYAMA M, KWON G S, OKANO T, et al. Preparation http://sblunwen.com/jgsjlw/ of micelle-formingpolymer-drug conjugates [J]. Bioconjug. Chem., 1992, 3: 295-301.
[2] TIAN J, CHEN H, ZHUO L,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cell-permeable fluorescentnanoprobe for ratiometr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peroxynitrite in living cells [J].Chem. Eur. J., 2011, 17: 6626-6634.
[3] WU W C, CHEN C Y, TIAN Y, et al. Enhancement of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in dye-encapsulating polymeric micelles for bioimaging [J]. Adv. Funct.Mater., 2010, 20: 1413-1423.
[4] LI K, PAN J,. FENG S S,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 fluorescent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nanoparticles fortargeted cell imaging [J]. Adv. Funct. Mater., 2009, 19: 3535-3542.
[5] OW H, LARSON D R, SRIVASTAVA M, et al.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fluorescent 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cell imaging [J]. Nano Lett., 2005, 5: 113-117
[6] LI Z F, RUCKENSTEIN E. Water-soluble poly(acrylic acid) grafted luminescent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se as fluorescent biologicalstaining labels [J].Nano Lett., 2004, 4: 1463-1467.
[7] GAUCHER G, DUFRESNE M H, SANT V P,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release., 2005, 109: 169-188.
[8] XU J P, JI J, CHENW D, et al. Novel biomimetic polymersomes as polymertherapeutics for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 release., 2005, 107: 502-512.
[9] KWONA G, NAITOB M, YOKOYAMAC M,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fordrug delivery: loading and release of doxorubicin [J]. J. control. Res., 1997, 48:195-201.
[10] GAO Z, EISENBERG A. A model of micellization for block copolymers insolutions [J]. Macromolecules, 1993, 31: 7353-7360.


山地建筑,山地景观,环境设计,杭州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