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水利智慧,真令人叹服

来源:建筑界编辑:林玲玲发布时间:2022-02-27 09:40:13

[摘要]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21世纪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用最灿烂的姿态连接起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自此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在承载的水里智慧。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

  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筹备6年,建设9年

  港珠澳大桥历时足足15年

  可你知道吗?

  这座大桥还凝聚了很多水利智慧跟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km,其主体工程“桥-岛-隧”长达36km,海底隧道长6.7km,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这个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从设计到建设

  在“水”上曾遇到过哪些难题呢?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如何做到滴水不漏?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6.7km,最深处位于44米深的海底。33节沉管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最大排水量8万吨,仅仅这样一个单个标准管节比一艘巨型航母排水量还大。

  为了让隧道不漏水,中国工程师进行了多项有价值的创新,用技术突破攻克隧道漏水的难关。

  从2013年到2017年,大桥建设者们安装整整花了四年时间。安装过程中首要的是轨道要精准,安放隧道,要求基槽极其精确,这是保证沉管精确对接安装的前提。在没有任何先例参考的情况下,大桥建设者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大径流、强回淤、曲线段等世界难题,创造了“一年十节”的中国速度。

  他们在40多米深的水下为沉管隧道基床底部铺上2~3米的碎石并夯平,创造出一种新的复合地基,使沉管隧道的沉降值大大缩小,平均值在5厘米左右。

  “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沉管隧道尚没有100%不漏水的纪录。然而,港珠澳大桥隧道在世界范围类似机构中,第一次做到了滴水不漏。”

  东人工岛的水沙问题如何解决?

  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管安装过程中曾遇到复杂的水沙问题,南京水科院组织海流、泥沙方面专家,开展大量数模模拟分析工作,为东岛岛头区掩护体方案设计提供了关键依据;同时开展了隧道合拢口的海流和回淤问题专题研究,为最终接头的顺利吊装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对复杂的水沙运动,如何保证大桥建设进度?

  港珠澳大桥建设地位于全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重点区域“六区一线”的珠江口水域,船舶流量大、种类多,水域通航环境极其复杂。大桥建设之初即面临桥位选址、主通航区设置、人工岛平面优化、桥孔合理跨距等一系列问题,工程对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港口航道影响的研究尤为关键。

  南京水科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进行了大范围水动力泥沙物理模型、宽水槽局部冲刷系列模型试验、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分析计算等多项专题研究,对大桥平面布置、结构设计方案、基槽稳定性等进行了比选试验和分析论证,使初步设计阶段的桥-岛-隧布置方案更趋合理。

  保障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如何做到水域零污染?

  钟锡泉用忠诚和担当扛起历史使命,为“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保驾护航。

  钟锡泉,是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处长,近年来他带领全处干部职工构建了“远程监控有专台、近程监控有专室、现场监管有专船、落实责任有专人”的监管格局,顺利保障了33节沉管浮运与安装,成功实施了10个阶段21次的航道转换,圆满实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水域安全总目标。

  以上就是建筑界水利频道为您带来的“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水利智慧,真令人叹服”内容,建筑界水利频道分享更多水利工程施工知识来帮助你学习施工技巧,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港珠澳大桥,水利智慧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