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韧性城市”,在城市更新中找出具体结合点

来源:建筑界编辑:许秀珍发布时间:2022-02-21 11:45:56

[摘要] 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应该重视城市更新与韧性城市建设,准确找出具体结合点,尽快开始试点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房屋建筑是人们进行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中既有建筑数量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已经过去,点式或局部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存量建筑进行有机更新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城市更新的重大决定,这既是“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其内容涵盖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拆建、老旧办公楼宇、厂房、商圈提升、老旧平房四合院等方方面面,改造内容则有老楼加装电梯、房屋抗震加固、保温节能改造、地下空间改造等多项民生内容。

  “韧性城市”顾名思义,是为了防范应对极端天气、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发生的重大灾害,实现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空间、有余量、有弹性、有储备,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证体系,对于灾害时保障房屋安全,从而保障人身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极端天气带来的城市内涝、暴雪、大风、火灾,安全事故导致的爆炸、新冠肺炎疫情等烈性传染病带来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韧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作为韧性城市建设重要内容的房屋建筑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房屋建筑更新中有许多和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大力开展韧性城市建设,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必须花应该花的地方,需要认真思考。

  首先,城市更新中除了重视房屋节能改造外,还要加大力度进行房屋抗震加固。过去许多房屋由于居民意见不一致,导致抗震加固处于实际停滞状态。北京等许多城市是抗震8度设防区,属于高烈度地区。要充分认识地震的危害,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未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进行房屋抗震鉴定和相应的抗震加固,确保地震来临时大量房屋建筑不倒塌,少伤人,易修补。

  其次,对于百姓呼声强烈的老旧住宅加电梯的城市更新项目,应在考虑适老化改造的同时,充分考虑增设电梯后产生的附属建筑对于已有住宅房屋安全的影响。应确保发生火灾疏散时逃生路线便捷通畅,电梯应做到双路供电或具有自平层功能,增设电梯部分附属建筑的使用寿命应至少达到30年。同时应对已有电梯进行检查更新。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大约有800余万部电梯,仅北京就有30余万部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的电梯在运行,这些电梯型号多样,许多已经运行20年以上仍未更新或更换,应在“十四五”期间对这些老旧电梯逐一进行安全检测和检查,采用多种出资方式进行更新,避免电梯伤人。

  第三,对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有人居住地下空间,如物业保洁、保安、工程维修人员的居住场所和集体宿舍,进行规范化改造。在房屋结构安全、消防疏散、通风采光、卫生防疫等多方面进行规定和审查,使保洁、保安、工程维修这些城市运行保障人员住得放心、住得安全。

  最后,要充分使用数字化技术,摸清房屋底数。对既有房屋逐栋进行灾害普查,整合共享既有房屋信息数据,在数字地图上标识每栋房屋的层数、面积、建设时间、结构形式、历次改造信息、使用功能等重要信息,为应急指挥和防灾救灾提供准确基础资料保障和支撑。

  应高度重视城市更新与韧性城市建设,准确找出具体结合点,尽快开始试点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张轲 中国政协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建设‘韧性城市’,在城市更新中找出具体结合点”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韧性城市,城市更新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