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组培技术:国内外植物组培在技术创新上的差距

来源:建筑界编辑:许秀珍发布时间:2022-01-13 11:20:55

[摘要]   自从1902年德国科学家Gotdieb 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后,细胞全能性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建立在细胞全能性基础上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此逐渐兴起和发展。国外科学家较早地深入研究植物组培技术。而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完成了20多种植物的花粉培养。两者差距有哪些呢?

  1、在研究的系统性方面

  国外研究品种多,不仅研究种间差异,还研究无性系间的差异。我国虽研究范围广,但系统性差。目前几乎所有现赏植物都曾进行过组织培养,但多数局限干培养的最终结果或围绕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的研究。

  2、在研究的深度方面

  国外除了研究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各种途径再生植株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植物组织培养苗各阶段的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及组培苗田间表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我国继代培养的代数普遍偏长,且很少追踪组培苗田间表现的研究。

  3、在技术环境及条件控制方面

  国外在组织培养技术及培养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工作做得更细,更精,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在培养条件上进行不同控制。这些研究对于促进植物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实现组培苗商品化、工厂厂化生产都是十分必要的。国内有关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报道,重复性研究很多.但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差,多数报道只有结果,对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原因分析较少。

  4、在培养方式方面

  发达国家采用穴盘营养液无糖培养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其培养室内的光照,光质,光周期,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全部采用自动控制。而我国多数还是采用基质容器的粗放培养。

  以上就是建筑界园林频道为您带来的“园林组培技术:国内外组培技术创新上的差异”的内容,建筑界园林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园林设计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园林组培技术,植物组培技术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