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楼宇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6 11:24:10

[摘要] 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是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比较热门的技术, 也是住建部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技术。通

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是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比较热门的技术, 也是住建部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技术。通过近年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践运用, 它的优势也日渐显现: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必将迎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楼宇智能化工程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无论是从迎合项目政策性需求, 还是增强公司竞争力, BIM技术一定是大家的选择。文章结合工程实践, 探讨BIM在智能化工程中的实际运用。

1 优化方案、减少返工和工程量

以往的2D智能化桥架管线设计模式导致空间冲突的问题较多, 且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深化设计人员需花费许多时间进行核对、修正、优化。因为在传统图纸空间上无较好的标高表示方法以及无清楚标明施工顺序, 导致在没有经过优化、协调的情况的下会产生诸多冲突, 即使是经过优化、协调后的2D图纸, 无法验证实际空间是否受到排斥。如果使用BIM进行管线布排, 以上问题就得到有效解决。

通常一个建设工程的智能化分部工程往往是晚于其他分部工程招标、进场, 这就经常会出现桥架综合管路没有足够的预留空间, 或者预埋管线是其他单位施工, 导致管径不够、预留的点位和深化设计不符合的现象。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给甲方也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往往只能通过更改方案、不按照规范施工、重新布置明管等来完成项目。这些都会给项目后期埋下合同隐患、质量隐患。

利用BIM建模检查建筑结构及安装各专业间的不合理冲撞, 提出解决方案及意见。在建模同时考虑先后次序, 桥架、管线的大小、可否穿梁施工以及标高分布要求, 建模后进行可视化协调, 能大幅的减少施工中本专业或各专业间的冲突, 降低因设计变更产生的工期、成本的增加。可合理排布管线, 减少材料用量, 并且大幅提升施工质量、缩短施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在苏地2015-WG-14号地块 (狮山原著) 项目中, 在深化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 对各楼层公共区域的综合管路进行了模拟排布 (见图1) , 结合装饰单位的标高要求, 及时进行调整优化。避免了返工和重复施工, 同时经过合理规划管线路径, 减少了爬坡和转弯, 大幅节省了材料用量, 缩短了工期, 降低了成本。

 

2 加强沟通、提高效率

大多数智能化工程, 甲方绝大部分人员非智能化专业人士, 对于传统的图纸在研读、理解方面往往容易发生偏差, 甚至发生歧义, 进而影响项目的沟通以致不能达成共识。利用BIM的可视化特点, 将2D平面图纸以3D动态模型的方式展现在甲方面前, 让参与施工各方, 包括甲方工程师、监理、核算人员与施工方在可视化平台进行沟通, 可以在项目深化设计、实施、决算等各阶段, 降低了各阶段的沟通难度和障碍。

在工程实践中, 一些重点、难点部位的做法一般是出2D平面图, 但2D图纸很难表达空间及物体相对位置, 比较难以理解, 同时设计人员需要花大量时间做解释工作。在苏地2015-WG-14号地块 (狮山原著) 项目中因一过量桥架达不到装饰标高要求, 切割粱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 现场采用切割桥架同时增大桥架宽度方法, 通过BIM三维展示 (见图2) , 将这一做法直观地展示给甲方人员, 大大降低沟通难度, 获得了一致认可。

  

3 智能化的重点部位优化排布

通常智能化的重点部位如监控机房、网络机房等的布局由智能化施工单位实施, 甲方要求施工方对于现场的环境、设备摆放的位置、管线桥架的路线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BIM针对现场建模, 可以把设备、管线、桥架纳入模型之中。将现场周边的实际环境, 例如门窗、柱子、桌椅、人员进出路线等信息与之关联, 建立三维的空间布置图, 同时依照施工进度, 可以形象直观地模拟各个阶段的施工现场情况, 灵活地进行现场平面布置, 实现现场平面布置合理、高效。

通常2D平面图纸缺乏整体性, 需要多张图纸对比, 同时净高的问题很难表达, 读图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基于BIM建模绘制的布置图具有同步化、直观性等特点, 使读图更为简化、迅速、准确。可以产生任意剖面, 产生的3D剖面图, 可搭配平面图建立施工图, 以利于施工者更加了解图纸, 减少施工错误的几率。

在苏地2015-WG-14号地块 (狮山原著) 项目中, 对消控中心机房布置进行BIM三维建模 (见图3) 。机房空间、设备尺寸都真实反映在模型当中, 各组件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一目了然, 并可以随意调整, 提供了直观的方案由甲方选择。

  

4 提高识图能力, 减少出错几率

一般来说, 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往往由几个技术骨干带领一班文化水平有限的非建筑智能化人员来施工。他们对传统的2D平面图识图能力有限, 容易理解阅读错误, 进一步造成施工错误, 形成不必要的返工和经济损失。通过BIM建立可视化的模型, 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3D模型从空间上、多角度、形状上理解施工成品的样子, 头脑中形象直观,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5 结束语

文章介绍在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运用BIM的几点尝试, 虽然只是初步的应用, 但是其优越性可见一斑, 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同时对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提高也有显著意义。

BIM,智能化工程,优化方案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