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活”起来,城市绿建它们给出了选择和答案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5-20 14:24:32

[摘要]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正在实现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的重大转变。

让城市“活”起来,城市绿建它们给出了选择和答案.jpg

  在城市中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模式,是大多数都市人的居住梦想。事实上,在驻足间,在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外表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隐藏着不少精灵,与我们共享着城市空间。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城市更加舒适宜居。试想,如果一个遛狗或是跑步锻炼的人和抱着大大的松果一溜烟跑过的小松鼠突然迎面对视,这是怎样的惊奇?一场偶遇可以让萦绕许久的乡愁变得有迹可循。

  曾经,城市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城市建筑物越密集、离动植物越远似乎越体现城市发展水平。今天,提升生物多样性,实现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成为共识。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它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动植物,还包括空气中、湿润土壤中看不见的微生物。正是“它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城市生物圈的多样斑斓,描绘出万物栖居、自由生长的诗意画卷。

  让城市从绿起来美起来

  到“活”起来

  一片林子,如果没有鸟儿啁啾,没有小动物嬉戏,没有蜜蜂、蝴蝶翩跹飞舞,是否还可以称得上生机勃勃?在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超5成的今天,面对这样的追问,北京市给出了选择和答案。过去不管是追求城市快速变绿,还是追求景观靓丽,很大程度上还是立足于人的视角,为的是人的舒适和便利;把小动物的生存需要纳入造林的技术考量,背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理念突破。

  从2020年3月开始,地处闹市的北京市亚运村小微湿地陆陆续续迎来了4个野鸭家庭“安居乐业”。6月在鸟巢国家体育场的一个路口,一只野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们“招摇过市”,交警叔叔“贴身护送”,过往车辆纷纷停车让行,视频引发网络持续围观。差不多同时,北京人的老朋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耳鸮,也已经成群“落户”在城市副中心绿心中。

  城市中野生动物的身影越发常见,与北京市绿化不断升级密切相关。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正在实现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的重大转变。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提出了要重塑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浓墨重彩地提出了“丰富生物多样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等绿化造林理念。规划上力求与周边绿地实现互联互动,方便野生动物“走亲访友”,种的树也都是动物们喜爱的蜜源、食源植物。无论是种进二环内的一处处城市森林,还是嵌入楼宇之间的小微湿地,不但为首都市民带来了大自然的野趣,也吸引着野生动物到城市里“定居”。北京市也首次在造林技术导则中提到如何为蝴蝶、蜜蜂、刺猬、松鼠等小动物配置相宜的花草灌木,预留充沛的水源地以及适宜栖息、筑巢、繁育的林间场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从1994年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斑羚、大天鹅、灰鹤、鸳鸯等6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野性都市”。

  一草一木的变化、城市增添“野性气息”的背后是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绿色福祉。一座有自然活力的城市,不但需要天蓝、云白、水清、树绿、花红,也需要黄鹂深树鸣,游鱼川上乐,林深时见鹿。

  赴一个野趣横生的

  “美丽约会”

  迷人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水面波光粼粼,环湖的湿地、滩涂恢复了“野态”……西溪湿地成了“网红打卡地”,一步一景,漫步其间趣味横生,仿若入画。湿地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养育生灵,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西溪湿地建设,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重建和保护的标杆。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浓绿满眼,秋天芦花飞雪,冬天疏影横斜。四季变迁,西溪湿地总能带给人不一样的美感。今天来到浙江省杭州市,除了游览风光旖旎的西湖,很多人还会一路向西,去约会这一处野趣横生的世外桃源。

  作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城中次生湿地,杭州市西溪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20世纪末,随着城市快速扩张,西溪湿地的环境一度恶化,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受到明显损害,水质一度跌至劣Ⅴ类,少数地方甚至鱼虾绝迹。2003年9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自立项起,就定位为“保护工程”,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杭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西溪湿地是城市的“绿肺”,要将“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放在首位。西溪湿地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杭州市建立健全西溪湿地生态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考核、植物植被养护、钱塘江引配水等制度,形成了严密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制度法治体系。

  独特韵味,建立在生态之美、保护为重的基础上。今天的西溪湿地,以水为灵魂,小心呵护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实施保护的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河湖港汊、芦花翠鸟、充满自然野趣,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已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的重要资源。

  淡水湿地包含的物种有40%左右,是很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极大作用。截至目前,西溪湿地植物有700多种,动物1300多种,其中鸟类就有186种。走在西溪湿地,野趣十足,一路有野果如火红,有松鼠跃于树间,有白鹭翔于水上。

  对于这些动植物来说,湿地是家园,而人,只是过客。西溪湿地之变,是自然环境的蝶变,也是发展理念的转变。

  为野生动物建造

  “生态之桥”

  寻找野生动植物的足迹,体验宁静和神秘的野生自然,是驴友和市民徒步的向往之地。有没有人想过,野生动物无路可走怎么办?生态廊道是城市林带建设的最高级形式,对城市环境的提质作用显而易见。深圳市利用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生态绿色网络,把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点线面结合起来,为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迁徙、栖息及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外形像一座过街天桥,桥上种有各种乡土植被,林中虫嘶鸟鸣,豹猫等小动物通过桥自由往来于被公路隔开的山体之间……这不是童话里的画面,2020年4月,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广东省深圳市首条为野生动物跨越公路而建设的生态廊道竣工。

  深圳市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高楼大厦、高科技和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野生动物”这样的名词,似乎与遥远的乡村和田园关系更为亲密。事实上,在深圳这样一座地处南粤的滨海之城,许多的动植物精灵一直与人们相伴共处。截至2019年,深圳有陆域脊椎野生动物51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

  但这些野生的精灵也受到城市发展的威胁。大鹏新区坪西路的建设畅通了大鹏半岛的南北纵向交通,却阻隔了野生动物的东西横向穿行,在这里形成自然生态的断带。2018年,相关调查共记录了383起道路致野生动物死亡事件。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自由的生活、迁徙通道网络,刻不容缓。

  上述生态廊道的建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等野生动物开通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通道。相关专家表示,该项目在决策之前,单独立项开展相关内容的科学研究工作,这在全国的生态廊道建设方面开了先河。在科学调研、数据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为打造国内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典范提供了科学支撑。“生态廊道建设不仅保护了动物,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区域生态的总体质量。”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说。

  深圳的环境规划不仅仅考虑到人,一直以来还为野生动物谋求优质的生存空间。“十三五”期间,深圳规划构建了9条生态走廊,为野生动物迁徙打造的“专属通道”,连接各大区域森林、湿地、绿地,极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与深圳有关的关键词变得更加丰富,除了改革、科技、创新等,还有公园之城、慢行系统、城市生态廊道……它们指引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当一座城市开始注重协调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关注如何为野生动物在区域间穿行创造条件、如何避免和减少动物穿越道路而造成伤亡时,说明这个城市对于生态文明的追求正在升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野生动物,像对待身体一样对待身边植物。”这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共识。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让城市‘活’起来,城市绿建它们给出了选择和答案”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城市绿化,城市绿建,绿色城市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