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外貌修复”, “新基建”逐渐成为标配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2-05 13:15:54

[摘要]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基于降低能耗的便民利民设施的改造提升;二是满足智慧社区治理的软硬件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外貌修复”, “新基建”逐渐成为标配.jpg

  快递柜、充电桩,人脸识别、远程控制监测系统……眼下,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当中,“新基建”的元素越来越多,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载体。

  “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公共品,广义的“新基建”除了5G、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的领域外,还包括在治理体系上“补短板”,最典型的是公共服务领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这也是信息基础设施落地的基础。

  专家认为,在“新基建”的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基于降低能耗的便民利民设施的改造提升;二是满足智慧社区治理的软硬件建设。

  便民设施升级换代

  “新装的快递柜,让小区居民取快递方便多了。”昨天上午,在鄞州区汪董小区,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里老人比较多,行动不便,经常不能及时取快递,因此,小区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特意把智能快递柜作为重要设施进行了配置,受到业主的欢迎。这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融入“新基建”元素的一个缩影。

  去年6月,我市发布《宁波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中所描绘的宁波未来引人遐想: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全面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时发生因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故障引发的事故。为此,许多小区通告规定,不得在共用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更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被请出楼道后,车主面临充电难问题。由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不少老旧小区在改造时,都把智能充电桩作为标配列入改造计划。鄞州区兴裕新村等小区新建的充电桩已投入使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目前,我们已有多个小区开工建设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让居民能安全便利地充电。”海曙区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积极试水“社区智治”

  作为社会管理的最后一个终端,老旧小区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机制的落后及人员结构的老龄化。有的家庭只有一名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的压力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主动将“新基建”与智慧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力图实现“社区智治”。

  走进新近改造完工的海曙区镇明小区,这里的环境清爽整洁,小区内新装了停车管理系统,每个单元墙门安装了门禁系统,这让居民出行方便了许多。“目前,小区居民出入、停车、安防等均已实现智能化管理。以后,所有独居老人的出行情况将通过远程控制监测系统被重点关注,以防不测事件发生。”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

  这是海曙区推进智慧安防系统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们会同公安部门在改造中力推智慧安防系统,力争将小区社会治理与居民便捷服务结合起来。”海曙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要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局域网,在此基础上,设置小区人行出入口的人脸识别通道管控系统、车行出入口的车辆管理系统、小区周界入侵

  报警系统、单元门的对讲访客管理和门禁系统、小区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系统等。将数据统一汇聚到智安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物业管理的移动化、云端化,提高物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让居民享受智慧社区生活的便利。最后将这些大数据进行AI应用,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海曙的智慧安防社区建设,主要发挥三个功能:

  更及时、准确地访民情、察民意。通过智慧安防社区的建设与大数据分析研判和社区网格化综治平台的深度结合,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更及时、方便地帮民困、解民难。通过与社区警务相结合,依托信息化技术,为社区民众提供诸如政务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更多贴心的服务。

  更快更好地惠民生、保民安。通过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及时掌握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影响社区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更好地保护社区和群众安全。

  目前,海曙32个老旧小区的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今年计划再推广到82个小区。

  无独有偶,鄞州区也开始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我们倡导‘平台+管家’服务模式,其实质是利用智慧服务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实现社区治理从传统的以‘物’为管理重心向以‘人’为服务重心的创新价值服务转变。通过社区数据采集及分析,让大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形成新的业态产品,来提供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等供给侧创新,使得社区治理的供给侧服务平台化、扁平化,以实现上下联动、流程透明、管控精准、服务便捷的目的。”宁波华聪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磊介绍。目前,相关建设项目已在鄞州部分小区启动。

  坚持改造的“公共属性”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老旧小区改造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改造的公共属性,让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新基建’元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一步。当前,老旧小区中的居民,除了老人外,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租房入住的也比较多,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光要偿还历史欠账,还要着眼未来,注意升级换代,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改造的成果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陈志诚认为。

  针对市民关注的一些社区“新基建”设施,目前已有了明确的推进意见。按照《宁波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所确定的目标,近3年,我市将加快推进社区数字化建设。促进数字孪生理念在未来社区实体建设中落地应用,重点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依托数字平台实现建设过程全周期管理。探索建立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建筑、交通等场景应用数字化操作系统,建设应用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各模块线上线下功能,建立“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广电和社区大脑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社区信息服务。

  那么,哪些新设施可以纳入社区“新基建”的范畴,该有什么评判标准?专家认为,新设施是否纳入社区“新基建”,还是要看其是否契合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是否具有较强公共属性,服务主体是否明确。相关部门在制订社区“新基建”的相关规划中,要注重设施的基础性和前瞻性。

  同时,一些新设施得以进入小区,背后有着明显的“市场驱动”。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丰巢快递柜收费问题,就曾引发小区业主“快递柜究竟是否属于公共设施”的讨论。广大市民希望,在借助市场力量推动社区“新基建”发展的同时,政府应该做好标准制定和监督管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坚持新型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

  以上就是建筑界热点频道为大家带来的“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外貌修复’, ‘新基建’逐渐成为标配”信息,建筑界热点频道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建筑行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

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标配,老旧小区改造方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