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华清宫发现保存完整唐代高台建筑遗址建筑群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9-27 14:15:40

[摘要] 陕西考古人员证实,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建筑群是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高台建筑遗址。

西安华清宫发现保存完整唐代高台建筑遗址建筑群.jpg

  9月27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考古人员对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建筑群进行了发掘和清理。考古发掘证实,它是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高台建筑遗址。

  朝元阁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西绣岭第三峰峰顶北端,海拔高度约697米。遗址主体原为唐华清宫南侧骊山禁苑的中心建筑。2018-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阁遗址保护项目,对朝元阁遗址重新开展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550平方米,全面揭露了夯土高台、主体建筑、东西踏道、北廊房、东西廊房、西侧附属廊房,厘清了遗址的层位关系,发现了叠压在唐代遗址上方的晚期建筑基址,探明了唐代夯土的范围与深度,清理了残存的唐代建筑木构件,并对遗址开展了航空测绘、激光扫描等精细测绘工作。

  考古发掘证实其为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筑遗址,是盛唐皇家建筑设计最高水平的代表。唐代朝元阁利用山顶原有地貌削岩填坡,修整成一座现存高度达6米的夯土高台,以高台为中心布置主体建筑、东西踏道、北廊房、东西廊房、西侧附属廊房五个部分,构成高低起伏、檐牙交错的复杂形制。通过发掘,朝元阁遗址的空间布局、构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得到清晰揭示。

  由于保存情况良好,朝元阁遗址出土了中原罕见的地栿、壁柱等唐代建筑木构件,揭示出诸多特殊的构造做法,为研究盛唐时期的木建筑技术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朝元阁遗址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铭文板瓦。主持前两次发掘的唐华清宫考古队队长骆希哲研究认为,所谓“六官泉”是天宝六载 、官窑烧制、用于温泉宫的省称,“北”“南”表示方位。由此证明朝元阁在天宝六载 (公元747年)开展过一次规模较大的营建活动 。据唐代正史记载,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唐玄宗诏命房琯充任修宫使,“诏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观”;天宝七载 (公元748年)十二 月,“言玄元皇帝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阁”。可知朝元阁的营建时间在天宝五载至七载之间。

  考古发掘显示,唐代的朝元阁主体建筑修建于夯土台基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势和地形。在建造过程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木构件以及灰陶砖瓦建造而成,不仅气势恢宏,而且建筑材料十分简朴。是盛唐皇家建筑设计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筑遗址。通过对朝元阁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唐代华清宫建筑的布局以及朝元阁这种大型建筑基址的结构,以及它对后世建筑产生的影响产生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作为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的中心建筑,朝元阁的兴废伴随着华清宫的盛衰,也是唐王朝盛衰转折的标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唐玄宗因天下太平而疏于朝政,每年冬季驻跸华清宫达数月之久,逐步将华清宫建设成唐代最奢盛的离宫。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唐玄宗诏令房琯创修骊山禁苑,华清宫和唐王朝就此迎来极盛时期,朝元阁即营建于此时 。这座皇家离宫建筑一方面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反映出唐玄宗崇奉道教的国策;另一方面兼具园林游赏的属性,是骊山上的最佳观景点。史载唐玄宗多次登阁礼拜老子,借机俯瞰华清宫城和临潼县城,与群臣赋诗酬和。在骊山禁苑的众多建筑之中,朝元阁是唐玄宗亲临次数最多的一座。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中晚唐帝王鲜少游幸华清宫,朝元阁随之渐趋衰朽,最晚至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彻底塌毁。此后 北宋、元初分别在原址上进行了两次重建。

  朝元阁的兴废与华清宫的盛衰相随。骊山脚下因温泉涌出地表,秦、汉、北魏、北周、隋相继营造屋宇,建成著名的温泉浴场。入唐之后,唐太宗将骊山温泉改建为专供皇帝沐浴的离宫。因温泉宫密迩京城,唐代皇帝多有游幸 ,而唐玄宗特为涉荡,几乎每年冬季移仗温泉宫听政,岁尽乃归。伴随着唐玄宗的连年游幸,华清宫在天宝年间几乎每年都开展有扩建工程。天宝三载(744年)十二月,为了安置随从百官,在华清宫北侧新建会昌县,即今天的临潼县。天宝五载(公元746年)正月,唐玄宗任命房琯为修宫使,开辟骊山禁苑,环山修筑殿阁用于游赏。

  以上就是建筑界新闻频道为您带来的“西安华清宫发现保存完整唐代高台建筑遗址建筑群”的内容,建筑界新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华清宫遗址,唐代高台建筑群,古建筑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