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9-05 14:46:00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古塔非常之多,塔建筑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而塔也和佛教有联系。为何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呢?

琉璃宝塔.jpg

  在中国历史上,古建筑的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塔形建筑以独特的形状,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中国历史上,古塔非常之多,以南京市秦淮区的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来看,它堪称是一座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琉璃宝塔建于明朝朱棣时时期。当时明成祖让郑和监督建造,历经近20年才完工。

  琉璃宝塔也成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运动中。2010年,在遗址中发现佛祖顶骨舍利,加上之前发现的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这两颗舍利如同至宝般,以及许多遗物,为此,琉璃宝塔的重建工程提上日程。称为琉璃宝塔,主要是当时明朝采用琉璃修建的多。而2012年开工重建,2015年完工,但如今的琉璃宝塔,采用的是玻璃修建而成。

  为什么不用琉璃修建?主要是考虑到地下地宫的安全,里面出土了佛祖舍利和阿育王塔等珍贵文物。如果采用木材料或石材料,重量必然会加重,对地宫形成威胁,因此采用比较轻盈的玻璃材料,但看起来没有古朴典雅。根据史料记载,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采用琉璃修建,明朝动用了10万人力,耗资248.5万两白银,宝塔共有9层,设有146盏长明灯。

  在《明会典》中的记载:“如烧制琉璃砖,所用白土,均在太平府采取”。在《太平府志》的记录中,这里的确生产白土。明朝利用这里的白土,烧制而成各种琉璃砖和琉璃瓦,由于是皇家修建,宝塔精益求精,光是琉璃工匠,就集齐了1714名。建成后的琉璃宝塔,用光彩夺目吸引世人的目光。

  一:塔建筑的起源

  塔建筑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而塔也和佛教有联系。在古印度中,塔伴随着佛教的兴起,然后和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在中国称塔,但在古印度并不叫塔,而是称为窣堵坡,后来又简称为兜婆和塔婆。在中国的塔,种类繁多,可分为:八角形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九重塔、无缝塔、龛塔、雁塔、楼阁氏塔等等,多达几十种类型,中国如今保存着两千多座古塔。

  在佛教中,塔的意义很大,它不仅是藏经的重要地方,更是舍利的供奉地。当塔建筑跟随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时,却发生了变化,中国文化影响了塔的发展。从地域文化上来看,有印度塔、藏式塔、汉式塔,这三种塔比较常见。印度塔属于南亚次大陆,以及东南亚各个国家都有这种塔。藏式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有藏民的地方,基本也有藏式塔。而汉式塔主要分布在中国内地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和越南等国,基本是受汉文化影响的地方,塔都是汉式塔的类型。

  古代中,建塔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的等级,露盘层数也不同。根据《真谛三藏》等史料的记载,一:如来,露盘(层数),八层以上;二:菩萨,七盘;三: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阿那含,四盘;六:斯陀含,三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

  从这里看到塔的等级,等级越高代表的地位越尊重,八层以上都是供奉如来佛的,琉璃宝塔拥有九层,可见它的地位之高。在中国,汉式塔基本以土木、砖、金属、琉璃等材料修建。这和印度的不同,印度的是覆钵式类型。本土的塔,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存在,印度的塔却出现了与性有关的文化,这和印度的文化有关,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而修建塔中,在佛教里,是一种功德的表现,也是对佛教的信仰。

  二:中国古代塔的类型变化

  从如今的塔的造型来看,汉式塔都非常优美和漂亮,有棱有角,加上琉璃瓦的闪亮,衬托出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在西方都很难找到这种类型的塔。汉朝末年以后,在玄学、道教、佛学等的影响下,审美观念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前重在实用,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审美,不管是社会、建筑、人物、自然、山川等,人们都以审美眼光来欣赏。在精神层面,更加追求放飞自己的心灵。此时的塔,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发展期,只因制造的材料和技术,都缺乏经验。

  隋唐时期,塔进入一个鼎盛时期,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候,塔的类型、高度、美观等,都有了巨大进步。此时佛教兴盛,塔更是繁荣。隋唐的塔刚健质朴,以大雁塔为例,它是中国如今最早最大的四方楼阁式砖塔,和印度的塔有点相似,还不能完全突出中国汉式塔的特点。而小雁塔才是真正突出唐朝塔的审美观念,大雁塔被明朝修建过,塔不能表现出唐朝的审美。

  宋元时期,开始出现清秀雅典的塔,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繁荣,从中也影响到塔的修建。此时的塔,屋檐更加鲜明,下有楠木制作的斗拱支撑,檐角向上翘,看起来非常漂亮。此时的塔,逐渐形成明清时期的塔。明清时期的塔,繁复华美,更加体现儒家文化。此时明清的建筑不再追求创新,而是在细节上发挥,塔建筑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建造技术,以及雕刻技术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明朝的塔,都修建基座,宋元时代就缺乏这个。

  明清的塔,代表中国塔建筑的巅峰,它形成一种塔文化,伴随的是中国塔建筑的演变史。为了追求美观,明清的塔,均有琉璃出现,其中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八面九层的琉璃宝塔,是八角形塔的巅峰,更是塔建筑的典范。根据《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的记录,琉璃宝塔:高壮坚丽,度越前代。由此可见评价之高。

  三:中国塔文化的独特

  在中国,一般寺庙中,都有塔的存在,只因为塔是埋葬舍利的地方,而寺庙又是法师修行的地点,两者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关系。当然,也有不存在寺庙中的塔,这个因地域文化有关。寺庙中的塔,位于中间的位置,这是佛教精神性,崇拜主导的地位,更是在建筑形式上的表现。从印度传入进来的塔,一开始是没有宫塔制度这个造法的,经过中华文化的汉化,塔不再是一座单调的塔,它四周还匹配着各种建筑群,所以常出现在寺庙中。

  所谓的宫塔制度,宫是指中国的宫殿模式,由围墙划分区域,结合中国的宫殿模式,建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塔。如今我们看到的塔,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和皇宫中的建筑,类型相似,尤其是屋檐部分,这种塔的寺庙,称为宫塔式寺院。除了这个,还有楼塔式寺院,它们都是寺院与塔的结合。不管什么样的寺院,塔都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和印度的相比,中国塔文化更加丰富,更能代表儒家文化和汉化后的佛教。

  四:中国对塔文化的情怀

  中国对古塔情有独钟由来已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塔对中国的意义非凡,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中国人,由此中国产生了对塔的眷恋之情,都有哪些因素?

  1:佛教的影响,由于佛教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之深,人们信仰佛教,而塔是佛教的中心象征。当佛教世俗化后,塔建筑也被中国古代建筑师吸收与改进,配合庭院式的建筑,塔更是以一种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2:皇家权威的影响,由于皇权至上,皇家的建筑是完美、精湛的代表。朝廷在建造塔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杰出的建筑,都有朝廷的身影。以琉璃宝塔来看,没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毕竟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不是一般人能够支撑的,因此,辉煌的古塔,是离不开朝廷身影的,由此也影响到平民百姓的思想和崇拜。

  3:高层感体现,在中国古代许多建筑中,唯一最高的建筑是塔,用高度是对佛教文化的尊敬。对于皇家园林,或许很多人无法进入,感受不到,但对皇家修建在寺庙的塔,还是可以近距离观看的,而塔的高度,一般都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塔文化和文学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塔。

  五:总结

  从塔的形式类型、高低不同、精密与复杂程度等,都体现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地方的塔,均有差别。中国对塔的情有独钟,是由历史文化所熏陶出来的,即使是从古印度引进的,但也经过汉化、本土化、世俗化等,形成一种中国人喜欢的独特建筑文化。塔不仅仅是在建筑造型上让人留恋,它的细节更是让人惊叹。

  在众多塔建筑中,佛教文化随处可见,有佛祖、菩萨、金刚等众多佛像,它们可以是雕塑像被人供奉,也可以是被雕刻在墙上,被人欣赏。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塔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人的喜欢。在如今现代化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建筑同时。塔建筑,也有着自身的古老、沧桑、朴质、文化底蕴深等魅力,它们是中华文化中一部分。

  以上就是建筑界知识频道给您带来的“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分享。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古建筑,塔建筑,琉璃宝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