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重!这位建筑家帮我们“看见”并“记住”的这座清华园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8-01 09:44:00

[摘要] 今天,清华园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关肇邺院士。清华园能够尚余半园被人钟爱难忘的蔚然深秀,不能不对关肇邺院士心怀感恩。

清华大学西区鸟瞰渲染(关肇邺院士手绘).png

  清华大学西区鸟瞰渲染(关肇邺院士手绘)

  假如不能生产意义,大学不过是一部加工知识的流水线车间;假如不能承载意义,校园不过是一堆秩序化、结构化的砖石瓦砾。意义之于人,就是他最不想遗忘的那部分记忆;意义之于校园,就是它最不想被抹去的那部分空间环境。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清华之所以成为清华,是因为它的记忆叫做“清华园”。“清华园”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空间概念。因此“清华园”不等于“清华校园”、不等于“清华公园”、不等于“清华科技园”,“清华园”只等于这所大学的“意义之园”。

  必须指出的是,“意义”在清华园中并非触目皆在、俯拾即是,而需要去细心观察体悟、会心发现。对于清华校园中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说,“意义”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属于“奢侈品”,很少有人具备敏锐发现“意义”、捕捉“意义”并锚固“意义”的智慧能力。

  今天,清华园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关肇邺院士,感谢他在那个“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躁动年代,率先坚定“回头”,帮助我们“看见”了人文记忆和建筑传统的价值。如果没有他在若干关键的历史节点挽狂澜于既倒,清华校园今天大概率会沦陷于一片现代建筑泛滥成灾的“白区”。当下的清华校园,之所以卓然独立、区隔于无数中国大学高度统一现代化样貌的校区,秘密无它,唯一砖一石踏心砌筑的历史感而已。今天的清华园能够尚余半园被人钟爱难忘的蔚然深秀,不能不对关肇邺院士心怀感恩。

  关肇邺院士曾言:“对设计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来说,我作为在清华园中生活了四十年以上的学生、教师和建筑师,具有体验、发掘出清华人的‘集体记忆’、创造属于这一特定环境建筑的理想条件。因为我可能大体上了解清华人的生活模式、环境心理和感情爱憎。我追求的目标就是建造一个能为清华人,包括离校多年的老校友所能认同和接受的建筑和环境,使人们能在不确知其为何地的情况下,能判定它应该是清华园中的一部分。”

  让清华更“像”清华,

  他做到了,真好。

  能“看见”并“记住”这么大一片

  名叫“清华园”的风景,

  是历史的幸运,

  更是一个人的坚持。

  以上就是“建筑界为你带来的的内容,不仅是清华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这位伟大的建筑家致敬。建筑界人物频道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的建筑知识给大家,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清华园设计者,建筑学家,关肇邺院士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