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制度治理与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以铁路工程为例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0-03-24 15:21:48

[摘要]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文基于正式制度治理与非正式制度治理的完整框架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文基于正式制度治理与非正式制度治理的完整框架,研究制度治理与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提升提供方向和建议,具有以下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新技术的研发,铁路行业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与进步。此外,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要,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我国逐渐建成了京津城际、武广、郑西、京沪、京石等高速铁路,在工程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十三五规划”期间,发展高速铁路仍将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根据《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预计至 2040 年,全国各省市之间将形成五纵六横八连线的高速铁路网络。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行业的发展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铁路工程项目所形成的产品属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其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始终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体上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的质量较好,一些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质量逐步提高。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不尽如人意,工程垮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铁道部关于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通报”(铁建设函【2012】957 号)披露,发现武广客专、郑西客专、海南东环铁路、温福铁路等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

有的已造成铁路行车事故;也发现在建的兰渝铁路、拉日铁路、沪昆(江西、贵州段)客专、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铁路等项目存在偷工减料、质量严重不达标等问题[1]。
理论和实践表明,仅仅重视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等层面的改进与提升不足以解决铁路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质量绩效不佳的现状[2]。深究上述质量问题的内在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人因”是其中的最关键因素,而制度缺陷导致的责权利失衡、分工合作意识淡薄以及质量管理程序与标准缺失等是影响项目质量绩效的最根本原因。因而有必要将研究视角从管理层面转换和拓展到制度层面,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项目制度治理提升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水平。
.........................

1.2 研究对象界定
1.2.1 铁路工程项目制度治理内涵界定
学术界对项目治理领域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末,但项目治理定义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现有研究中对项目治理的定义主要分为三个视角:公司治理视角、治理结构视角和角色定义视角。支持公司治理视角的学者认为项目治理是指公司治理中专门针对项目活动领域的治理工作,这种定义是基于单个组织管理层的角度上来权衡所承担项目的治理策略,类似于企业项目管理[3]。部分学者赞同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开展研究,认为项目治理是通过一种制度框架来界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其核心是解决项目治理结构问题[4-5],

这种研究将项目治理定位于制度层面。还有部分学者从角色定义的角度解释项目治理的内涵,即项目治理是建立项目利益相关方对项目治理角色关系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动态治理结构,降低治理角色承担的风险,实现利益相关方需求[6],这类研究重点关注组织层面的治理。

综上所述,项目治理理论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既有制度层面的研究,又有组织层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总结,认为项目制度治理是项目治理理论中从制度层面开展的研究,其依托项目治理理论而发展。结合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现状,本文试图从具体的制度体系层面开展项目制度治理研究,将铁路工程项目制度体系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结合 PDCA 理论以及对非正式制度的理解,界定出本文的项目制度治理内涵。本文研究的铁路工程项目制度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通过对项目正式制度制定、实施、评估等阶段制度缺陷的识别与修正,规范项目各利益相关方的责权利,明确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及技术标准;以及通过弘扬并落实项目非正式制度中各种积极正面质量管理理念,提高项目相关方进行高效率分工合作的自觉性,加强正式制度治理和非正式制度治理功效的联系,实现改善项目质量绩效的目的。
........................

第 2 章 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程项目 4M1E 质量因素概述
诸多文献概括和总结了包括铁路工程在内的建设项目质量影响因素: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设备(Machine),方法(Methods),与环境(Environment),即传统的 4M1E 因素。下面将系统地剖析影响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各因素。
2.1.1 人因素分析

人作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行为主体,通常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其对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素质的高低,即“人”的价值观、执行力、知识结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分工合作理念、职业道德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各有不同:决策层主要受其价值观和执行力的影响,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全局意识和综合专业素养,将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决策是否合理;管理层对项目质量的作用受到其价值观、知识结构、管理水平、执行力和分工合作理念等影响,其是否具有强大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将直接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走向,质量职责的分配,以及质量决策能否有效落实;执行层是指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其价值观、技术水平、分工合作理念和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中各项技术标准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各个工序质量能否严格达到技术标准。
2.1.2 材料因素分析
材料是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条件,是项目质量形成的基础。根据材料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铁路工程项目材料分为两类:一为构成铁路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石子、砂子、水、外加剂,以及半成品、成品等),二为工程建设中辅助施工的周转性材料(包括模板、脚手架,以及相关的零配件等)。在工程实体建设中,若采用了假冒伪劣材料或未达到工程质量标准的材料,或者材料保管不当产生材料变质,将直接影响项目实体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外部观感、使用功能,导致工程实体质量达不到相关技术标准,严重将产生质量安全隐患或发生质量事故;周转性材料若不符合质量要求,则会间接影响工程实体质量,若发生模板或支架的刚度或稳定性问题则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铁路工程项目质量事故都是由于工程中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所致,因此,铁路工程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是使用合格的材料。

...........................

2.2 基于制度治理层面的质量绩效影响分析
2.2.1 铁路工程项目制度影响分析
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涉及的正式制度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不同层面中的正式制度主要由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制度等构成。工作标准用于制定组织间及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程序具体的实现程度,规范质量活动秩序;技术标准用于确立项目质量工序的达标标准,保障项目实体及工作的质量;质量管理制度用于划分项目参与组织及组织内部各人员质量职责、权力与利益,激励并约束各自质量行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指“人”的价值观、组织的文化等,这些无形的制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项目的发展方向,影响团队的执行力,影响项目质量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影响组织的职责、权力是否有效履行,影响员工是否自觉进行质量工作有效的分工与合作。铁路工程项目制度体系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激励”鼓励人们应当做什么,如何做,预期收益如何;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限制”阻止人们不应当做什么以及明确这样做的后果或所需支付的成本。制度是人或组织如何行为的一种规则或规范,通过这种规范的不断调整,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上文分析可知,铁路工程项目中“人”的质量行为需要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严格制定并实施项目质量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弘扬积极正面价值观、文化等,是有效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效率,促进项目高质量绩效形成的基本保障。但是,现行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正式制度不完备、实施不严格、评估不全面和正确价值观弘扬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将导致责权利失衡、权责不清或出现责任盲区,或者缺乏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判别标准,以及降低质量工作积极性,进而引发工程质量问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例如,2009 年 7 月 7 日至 8 日,我国开工最早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发生路基下沉事故,最大下沉量达到 64.2cm,严重影响了铁路正常运输秩序,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经过后期事故调查发现,导致“石太客运专线”多起质量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质量意识没有牢固树立;标准化管理推行效果差;质量责任没有落实。 2011 年 7 月 23 日甬温线上 D301 次列车与D3115 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 40 人死亡、172 人受伤,中断行车 32 小时 35 分,直接经济损失 19371.65 万元[29]。经过后期事故调查,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多项原因,其中调查发现原铁道部及相关铁路局存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对安全不重视,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等阶段把关不严等问题。
...........................

第 3 章 工程项目制度治理与项目质量绩效关系..........................21

3.1 工程项目质量绩效衡量.......................................21
3.2 正式制度治理对质量绩效的影响...............................22
3.3 非正式制度治理对质量绩效的影响.............................23
第 4 章 实证研究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29
4.1 问卷设计程序步骤...............................29
4.2 问卷内容设计................................29
4.2.1 变量识别..............................29
4.2.2 问卷结构.............................32
第 5 章 实证研究分析.............................................37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与分析.......................................37
5.1.1 样本特性.....................................37
5.1.2 正式制度治理样本描述性统计与分析.....................38

第 5 章 实证研究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5.1.1 样本特性
本文通过 SPSS 软件对回收的 74 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样本调查对象的职业、工作年限、工作单位类型、工作岗位、学历等基本情况,具体如下所示。



.........................
 

第 6 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6.1 结论
基于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理论研究现状及现实需求,确定了“铁路工程项目制度治理与质量绩效关系研究”这一选题。本研究通过整合铁路工程项目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治理机制,构建其对项目质量绩效影响的研究框架和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全文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①影响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铁路工程项目制度治理机制对项目质量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具体路径是什么?③铁路工程项目正式制度治理和非正式制度治理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主要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1)铁路工程项目制度治理缺陷是影响项目质量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传统的铁路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4M1E),发现“人”因作为其中主观能动性最大的因素,能够通过其质量管理行为影响材料、机械、方法等技术型因素,通过预测和管理可控或不可控的环境因素,规避环境这一根源型因素带来的风险。“人”在其质量管理责权利范围内,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创造项目质量绩效,而质量行为往往需要依靠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来规范和引导。通过对一些典型的铁路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发现,影响项目质量绩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治理缺陷,如“人”责权利失衡、分工合作理念不明确、质量管理程序缺少等,因此,改善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关键是强化项目制度治理。
(2)从正式制度治理机制和非正式制度治理机制两种机制的细化维度验证其与质量绩效之间的具体影响路径
铁路工程项目制度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制度治理机制和非正式制度治理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论证发现,正式制度治理和非正式制度治理
对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均有正面影响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项目制度治理机制与质量绩效之间的具体影响路径,在总结现有文献并结合铁路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将正式制度治理机制细化到正式制度系统性和完备性、包容性和扩展性、实施严格性、实施适度灵活性、评估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六个维度,将非正式制度治理机制细化到守法诚信理念、分工合作理念和多方共赢理念三个维度,将项目质量绩效细化到有效性和效率性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略)

建筑论文,项目制度治理,正式制度治理,非正式制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