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转换组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8 09:48:19

[摘要] 曹永红 康明依据目前大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身份转换的教学改革,以项目管理团队的身份,以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设计

曹永红 康明

依据目前大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身份转换的教学改革,以项目管理团队的身份,以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设计教学环节,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种创新的视角。

关键词:身份转化;项目管理团队;信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8)03011006一、目前大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诱惑对学生学习兴趣与专注力的影响

中国高校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的情况,有调查发现:3%的大学生经常逃课,61.5%的学生偶尔逃课,只有29.1%的学生从不逃课[1]。对中国16个省市的56所高校调查表明,厌学与阶段性厌学的比例高达75%[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突出,或看新闻、看小说,或聊QQ、刷微博、发微信、逛朋友圈,等等。调查显示,97.7%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而每节课都使用手机的学生达到了31.7%。有22.9%的学生表示,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3]。另有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7%的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低于80%,其中 46.6%的学生甚至低于60% [4],近一半的学生课堂注意力只有27分钟。

个别教师对教学关注不够是造成学生课堂不专注的原因之一,但应该看到,有不少教师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引入各种视频、图片和动画,采用翻转课堂、MOOC、小组讨论等现代教育手段和互动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富有吸引力。然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过度依赖视频或动画,影响学生的专注力。

自进入大学开始,直到毕业,一部分学生没有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虽然有丰富的课件、教师尽心的讲授和多媒体的应用,课堂不再单调,可似乎仍难敌外面世界的精彩。专业知识的学习遭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小说的挑战。QQ、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通过手机都能实现随时随地登录。浏览资讯、与朋友聊天或者看娱乐八卦新闻比起上课听讲更为轻松有趣。部分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将取得毕业文凭作为了他们的终极目标,为了考试过关而学习,学得无趣,学得辛苦。

(二)大学生的同一性延缓

在初中、高中阶段,学生一门心思埋头学习,探索自我、整合自我的时间太少,几乎没有时间关注自我的同一性,探索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我想做什么?十一、二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获得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在青春期,青少年试图弄清楚自己的独特性,努力发现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未来生活中能扮演的最好角色。这种发现过程常常包括“尝试”不同的角色或选择,以发现这些角色和选择是否与自己的能力相符[5]。中学过度的学业压力,让学生们失去了这种尝试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进入心理的延缓偿付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推迟承担面临的成人责任,探索各种角色和可能性,把注意力放在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以完成这个阶段同一性的任务,即同一性延缓。刘宁[6]认为,家庭因素是厌学的主要因素,说明大学生独立意识差,过分依赖家庭。这意味着大学生虽然年龄超过18岁,但心理上还处在儿童阶段,依赖家庭,与家庭无法分离。

同一性的延缓,让学生处于混乱期,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所以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我。内心的冲突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上。

1.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完全不同,学生不能迅速适应。大学实行辅导员制,一个辅导员管理一个年级学生,上课教师基本不直接涉及学生课后的生活,由于生多师少,班导师一般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管”的力度与中学相比差异明显。对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大学生活自我总结情况调查显示,在191份報告中,九成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很懊悔,没有认真读书,很多时间都无谓地浪费了,但又强调自己提不起劲头去学习。近七成的学生在总结没能好好学习的原因中写道:考大学是中学阶段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进入大学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加之脱离了老师、家长的管束,思想和行为变得更为自由,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负责的态度。没有了目标,大学生活变得迷茫。此时,教师深入细致的思想介入对于引领学生探索人生新目标,实现新跨越意义深远。

2.部分教师注重教学,与学生互动不足

部分高校教师更关注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但其本质仍然是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互动偏少。学生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批批从“入口”(招生)进,由“出口”(就业)出。流程式、工业化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情绪、感受、体验、烦恼和困惑的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呈现出明显的“院校本位”或“教师本位”特征。不少教师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忽略了讲授方法与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之间的有效契合。而近年来高校绩效评估重视教师科研产出的政策导向,滋长了教师的“重研轻教”倾向。相比于学科发展和科研项目,教学的重要性被淡化。尽管有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但教育层面精致细腻的“软装修”才刚刚开始 [7]。

史秋衡[8]等对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2所高校的92 122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85院校学生中有67.4%的学生对“上课时,我很难有机会和老师交流”表示“基本同意”“同意”或“完全同意”,53.3%的学生对“老师很少对我们的作业做出反馈”表示“基本同意”,54.2%的学生对“老师经常让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表示“基本不同意”“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欠佳。如何走出这个困境,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二、信念系统和理解层次

(一)信念系统:信念系统包含信念、价值和规条

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行下去的法则;价值是事情的意义或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规条是事情应该怎样做,是事情的安排方式,即做法[9]。

一个人做还是不做某事,由其所在乎的价值推动,不是道理推动。推动或者激励一个人,需要找出他所注重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和转移这些价值。这样就会使其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从而自觉、积极和认真地去做。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乎的价值包括新奇、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神秘、刺激、挑战、竞赛,以及证明自己有能力、可帮助别人,有机会得到肯定等。

(二)理解层次

人的大脑有六个不同层次去处理事情及问题,称为理解层次。

三、转换身份重新组织教学过程

(一)教师身份的转换

《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力把课备好,用心把课讲好,注重条理性、逻辑性、清晰性,让学生能够听懂,这是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入更多的讨论,其目的是让学生弄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网络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很多知识内容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如名校的网络公开课,而网络上其他有趣的东西也同样吸引着学生,分散着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的身份需要转换。由信念系统和理解层次可知,要推动学生学习,就需要找到学生在乎的价值。教师的身份应该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换成寻找学生所在乎价值的人。用学生在乎的价值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就如用草吸引牛,而不是强力拉牛,自然轻松省力。因此,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更重要的是价值的发掘者,利用学生在乎的价值推动学生奔向知识的大门。

如此定位教师的身份,教师“能做什么”和“如何做”就變得丰富起来,不再局限于如何把课讲好,如何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如何找到学生们在乎的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课、展开讨论,甚至教师做着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组织游戏、情景剧,让学生证明自己……教师身份的转换,带来教学思路的改变,教学效果完全不同。

(二)学生身份的转换

高校的办学模式,是学生缴学费教师教学,好似作为甲方的学生付费,作为乙方的教师上课,然而付了费的甲方往往并不愿意消费,迟到、旷课,上课开小差。学生的身份是甲方,但付费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消费”(学习)的动力不足。作为乙方,教师需要使用各种手段强制甲方消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不合常理的,因此常常徒劳无功。

基于身份转换的思路,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一方教一方学的甲乙方关系。教师应该是项目经理,学生是项目团队成员。团队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因此,就如同项目经理一样,教师的任务是激发项目团队的积极性,思考如何放权,如何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如何协助团队达到目标。

当然,这样的项目管理团队与通常的项目管理团队是不同的,通常的项目团队已经有了具体目标,而这里的项目团队,具体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设定。

(三)改革后的教学过程

身份转换以后的教学过程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创造力。教师通过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主深入学习。

(1)目标的重新设定:不是单方面由教师设定教学大纲,而是与学生讨论他们想要什么,共同用SMART原则来设定目标。

(2)建立学生小组学习团队,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以任务或者问题的方式提出,让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形式解决问题。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发挥创造力,创设任务和问题。任务和问题最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用到课程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参与创设问题。

(3)学生根据任务或问题自行准备,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可能涉及学生的心理辅导、学生个人问题的辅导、团队矛盾的解决,等等。新的方式需要教师更多地参与互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指导教师,更是学生的心理导师。

(4)课堂氛围活跃,如开项目例会,由项目组成员汇报进展和困难,教师进行检查和引导。

(5)成果展示及成绩评定:学生分组展示其完成成果,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部分。任务完成过程的情况评定,是否需要书面考试由教师自行安排。

基于身份转换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更高,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对学生的辅导会要更细致,与学生的接触要更深入,投入的热情更高。与此同时,教师成就感也将更大。

四、在BIM课程中的应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在建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仿真和模拟的一种技术和管理方法。它基于三维几何数据模型,集成了建筑设施相关物理信息、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等参数化信息,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参与建设的各方可通过BIM软件在BIM模型中提取、应用、更新相关信息,协同工作,从而提高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效率和水平。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一些高端复杂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获得良好效果。行业急需BIM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重任。BIM课程是适应当前建筑领域需要的课程,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遭遇教师水平跟不上的问题。BIM软件的三维建模,教师一般不太熟悉。如果等教师熟悉之后再开设课程,可能贻误时机,让学生失去竞争优势。根据前述理论,教师可以转换身份,思考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一)建立学生学习BIM的条件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了BIM教学实验室,购置业界公认的如Revit、Bentley、鲁班等BIM软件,为学生学习BIM软件创造了条件。BIM实验室设计为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管理平台进行预约,自主刷卡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各大BIM软件提供商均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

(二)在BIM课程中布置课程任务单

建立学习小组,教师设计BIM课程任务单下发给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提交任务成果,通过答辩,取得学分。获得课程学分是学生在乎的价值。要获得学分,学生需要自学BIM软件,完成任务单内容。团队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只完成任务单内容的一个部分,节约学时,同时相互合作。答辩环节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保证学习效果。

(三)教师协调沟通,链接资源

在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链接BIM软件提供商,统一远程答疑。对于个别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谈话,了解其思想状况,给予更多的心理辅导。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转换到链接资源、与学生互动,充分发掘学生在乎的价值以推动其主动学习。

在BIM课程实践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教师的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定是精于一门课程才会开设该课程。在对BIM软件不熟悉的情况下开课,对教师的心理挑战很大。学生习惯于有问题问教师,容易使教师陷于窘境。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自学教学视频。这需要教师做好心理建设。

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不熟悉BIM软件能够理解。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学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正是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奇的体验,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五、結语

面对众多抢夺学生注意力的网络资源,如何推动学生学习,高校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换教师身份和学生身份,重新组织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斌芳,等.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2):71-74.

[2]何录兰,等.大学生厌学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72-74.

[3]张秀萍,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66-69.

[4]杨伟文.影响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原因的调查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44-45.

[5]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1版.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6]刘宁.大学生厌学现象研究[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56-58.

[7]卢丽君.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3.

[8]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09-120.

[9]李中莹.重塑心灵[M].1版.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转换,身份,改革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