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19-05-07 10:26:46

[摘要] 姜留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同质化、精英化、表面化、创业与就业分离化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高职

姜留涛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同质化、精英化、表面化、创业与就业分离化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结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8)01-0090-04

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确立了“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2016年12月16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49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高职教育层面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观念性障碍”[1],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同质化、精英化、表面化、创业与就业分离化等问题[2],而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难点分析

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学院决策层、中层管理干部、专业课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都有一些观念性障碍,导致创新创业课程边缘化,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同质化、表面化等现象。

(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国外一些商学院有全面系统的创业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而中国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层面更是如此。在知识迭代加剧的今天,具有实践背景和交叉学科特点的创新创业学科更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开展课程教学。

(3)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大多与创新创业趋势相悖。截至2016年7月15日,陕西省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8.00%,保持较高水准。而陕西省属高校中,2016年毕业生中就业困难人数总计45 833人,占省属高校毕业生总数的 35.03%,也就是说在还有1/3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前提下,全省高职就业率达到88.00%实属不易。但是,2016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40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11%;自由职业者合计3 13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88%;地方基层工作者5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16%;国家基层工作者48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13%[3]。具体见表1。大学生就业总体情况反映出创业学生总体比例较低的事实,的确存在创业与就业分离化的现象。

(4)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中,存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个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仅设有创新创业讲座[4]。而在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缺少创新创业理念,教学目标中没有创新创业一项。理论教学缺少前沿化内容,实践课程创新不足, 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缺乏启发式思维、批判式思维。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突破口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虽然有很大障碍和困难,但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报告,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已提升至3.0%。其中,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大学毕业生毕业3年后创业比例增长至5.7%[5]。

笔者认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6]。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授课过程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专业课程教学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由注重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变为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新产品构思4种能力。鼓励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最新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2)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创业能力培养模块。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还在于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可以用企业家精神来阐述,即诚信敬业、团队协作、冒险、执着、宽容等。所以在實习实训教学过程,务必把创业精神培养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

(3)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采用“可接受原则”,在微课、网络教学、翻转课堂、“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O2O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深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7-8]。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核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4)全方位立体保障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校企、校际建立共享联盟,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校内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积累制度,校内各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互认,在专利学分认证、竞赛获奖学分积累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9]。同时,在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建设上加强指导,给予政策倾斜和帮助,注重培育学生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

(5)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其他方面,积极营造和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职院”)在专业建设中,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突出地位,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技能和创业方法,有力提升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陕铁职院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 学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月收入平均为4 248元,比学校2013届(3 841元)高407元,比全国高职2014届(3 200元)高1 048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1、图2)。

(1)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标准,设置专门学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125门课程开展以实际工程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性考核,突出专业技能和创新知识传授。

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全校贯通,技术性创新创业课程按专业类贯通,例如:地下与隧道施工技术专业(盾构施工方向)专门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指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选拔一批优质项目进行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活动。

(2)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例如,陕铁职院轨道工程系在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建设过程中,与中国中铁一局城轨公司等企业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综合实训基地,与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盾构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盾构刀盘刀具设计、管片拼装系统、导向系统、施工控制、地表沉降控制等方向的研究。依托学院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相融合。

(3)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全面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念的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计划和学分要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以“互联网+教学”、开发特色教材、改革考核方式等项目为抓手,普及推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

(5)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训项目设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实训室与基地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室管理及内涵建设,加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各专业形成标准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保障实训基地(室)有效运行。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集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到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挂职锻炼制度,完善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聘请各行各業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依托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强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企业认可度。现阶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仍需在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培养、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职业教育信息化构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只是突破口,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2]沈逸.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再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6,38(3):65-68.

[3]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陕西省高等教育数据中心.2016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R].2017.

[4]张文海,王明贤.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2):168-171.

[5]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麦可思就业质量调查报告[R].2015.

[6]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7]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30(6):79-84.

[8]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 [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

[9]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教育,高职,融入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